兰州城关区发布绿色市场部分商户阻断南山路事件情况通报

   2023-08-11 2370
核心提示:昨天,在阿甘哥的朋友圈,出现了一堆图片,内容是这样的:  后经热心听众反映,是兰州市绿色市场门口东西双向道路

兰州最大的龙虾批发市场_兰州绿色市场小龙虾_兰州小龙虾批发

6月23日,网络上疯传城关区绿色市场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当日下午,城关区政府联合城关公安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兰州城关区绿色市场部分商户阻断南山路的事件情况通报》,记者了解到,网络所传图片等并非绿色市场现场视频,警方将对在互联网上故意发布捏造事实的人员严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据悉,兰州绿色市场已经17年,随着城市的发展,绿色市场定位较低、配套设施简陋、功能不全等不利因素凸显,导致市场在消防、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严重隐患。为此,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决定对绿色市场进行关闭提升改造。

据通报,6月23日上午11时许,工作人员在市场门口安放“禁止进货车辆进入市场和做好市场防火工作的告知牌”时,遭到聚集在市场门口部分商户的阻止、推搡,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辱骂。11时30分许,聚集的100余名商户又将市场门口南山路双向阻断,造成南山路交通大面积瘫痪,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事发后,市区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劝解疏导和法律宣传工作。经多次劝解,未果。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调集警力,强行疏通道路,13时40分许,道路恢复正常。

据悉,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未发生人员受伤流血事件。此前,互联网上关于该事件有人员被打流血的图片、视频,并非南山路绿色市场现场视频。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将对在互联网上故意发布捏造事实的人员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兰州小龙虾批发_兰州绿色市场小龙虾_兰州最大的龙虾批发市场

绿色市场隐患重重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绿色市场位于城关区和平路1号,经营17年来,由最初的3个室外大棚发展到现有374家商户的室内大型配送、批发市场。绿色市场作为兰州市水产品及肉禽类产品的批发集散市场,为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隐患,不但给经营者和市民带来人身财产安全隐患,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为此,今年3月31日,城关区政府决定关闭绿色市场,予以提升改造。

“脏乱差”成了市场的标签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绿色市场脏乱差的问题,有水产区域污物、污水乱排的问题,也有家禽区域恶臭、鸡毛乱飞的问题,还有市场下水不畅污水横流的问题,“脏乱差”成了绿色市场的标签之一。6月22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绿色市场看到,各种车辆从市场东西两个大门进进出出,很多拉运海鲜水产的大中型货车抵达市场院中便开始排水卸货,不大的市场院落中停满车辆。拉货的车、购物的车将绿色市场堵得水泄不通,充斥着鱼腥味的污水在路面四溢。购物的市民踏着脏水,人车并行,穿梭交汇,见缝插针的三轮货运电动车与人擦肩而过。

记者刚进市场大门,一股浓烈的腥味就扑鼻而来。通道里垃圾遍地,有被拔除的小龙虾头,也有废旧塑料袋。在水产品区,正在采购的市民们就在巷道的污水里穿行,地砖年久失修,一不小心还会踩到“水雷”,溅起一身泥水渍。各家商铺前还摆着许多用来装水产海鲜品的塑料泡沫大箱子,一些三轮车、摩托车也停在这里,令这片区域的地面更加脏乱不堪,让人几乎无处下脚。

自2002年铁路局市场搬迁入驻绿色市场后,绿色市场增加了水产、肉食等农副产品,市场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经营的蔬菜、水果几乎不用水,市场设计时排水管道很小,排水硬件设施先天不足,但现在经营的鲜活水产品却需要大量的水,经过改造的上下水设施总是难以满足要求,污水横流现象成了最大的“顽症”。记者沿着市场内走访看到,一户商户需要排放店内的污水,水管随意放在地上,污水一部分流进通道中央的排水口,更多的则在地板上肆意乱流。

一位商户说,市场排水系统大家都知道,可毕竟市场用地是租来的,这些年来也未进行过改建提升,他们只好将就着过。

氧气瓶随意摆放埋下隐患

绿色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使用面积8200平方米,随着规模不断增大,商铺数量增多,用电、用火和安全管理漏洞很突出。市场商户大多数为外来流动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火灾隐患也普遍存在。根据消防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绿色市场的火灾隐患主要包括:第一,防火间距不足,建筑面耐火等级低,集中聚集且部分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6米,部分区域甚至无防火间距;第二,市场经营户消防安全基础薄弱,消防管理组织松散、管理人员混乱,疏散楼梯设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第三,市场人员流动大,氧气罐、电气设备、电暖器等易燃、易爆物大量使用,经营户长期带险经营,一旦失火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据了解,自绿色市场投入使用以来,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城关大队督促市场配备了一批消防器材,还配备了微型消防车。但是由于该市场建成较早,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给彻底整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相关商务、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曾责令市场方清理氧气瓶,防止气瓶泄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责令市场方对疏散楼梯设置不规范且无法改正的建筑停止使用。然而,几乎在每一个水产商铺门前都摆放着一个氧气瓶。往来市民及商户多有吸烟者,万一气瓶漏气遇上烟头明火,可就麻烦了。

绿色市场另一个安全隐患就是疏散通道被货品和车辆占据,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市场内374户商户上千余人很难立刻疏散逃离。如此隐患重重,消防部门曾建议城关区政府将绿色市场列入计划整体改造,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此外,市场内“三合一”(住宿、经营、存储)现象严重,电器、液化气使用混乱;水产、肉类、干鲜等商户在店外安装遮阳棚,多数陈旧且位置较低,影响消防安全通道。部分商户堆积泡沫包装物较多,有些堆放在房顶或公共区域,易引发火灾;部分商铺使用添加有毒化学物质,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

商户拒绝搬迁改造受阻

最后搬迁日期已过,但市场依然在运行,一些店铺门前还张贴着印有“本店不搬迁”的纸张。据了解,市场内共有374户商户,截至目前,已有256户商户与市场对面的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签订租赁协议,其中70户已搬迁,剩下118户商户不同意搬迁。他们的理由是:新市场启动需要时间,怕搬迁后客源会大量流失,生意受影响。同时,要求政府给予搬迁安置补偿费。

据了解,去年,城关区政府常务会议中就决定对绿色市场实施提升改造。同时,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实际,改造需按地上建筑不超过三层,地下不进行改造的原则进行。绿色市场的控股方为兰州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为了方便市场管理,将市场租赁给邱某,租期五年,2015年12月31日到期,由邱某负责向商户出租铺面,并接管市场经营管理工作。2015年之后,兰州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邱某按月签订租赁合同,为了加快绿色市场提升改造的脚步,合同签订至4月30日之后,再未继续续签。因此,绿色市场与租赁人邱某之间的租赁合同早已到期。

因此,绿色市场的经营户并不是铺面的所有权人,他们只是租赁人。根据相关规定,租赁人没有权利要求租赁方提供搬迁费、搬迁奖励、临时安置补助费等补偿。

“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市场功能,消除火灾隐患,绿色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将来,根据改造的功能定位,绿色市场或将变身为综合性肉菜市场。”据了解,该市场原本定于4月30日闭市,随后进行公开的招商招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改造,原定改造工程于6月启动。但是碍于商户们拒绝搬迁,改造举步维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