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与鹌鹑一样的“香草”有毒吗?

   2023-08-13 2380
核心提示:关于“肌溶解”的致病原因,似乎像福尔摩斯探案般需要层层推理。在19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类似的病例,人们随后将矛头指向鹌鹑,而进一步的分析 又发现,鹌鹑本无毒

小龙虾 肌肉溶解_龙虾溶解症_小龙虾肌肉溶解症的初始症状

关于“肌溶解”的致病原因,似乎像福尔摩斯探案般需要层层推理。在19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类似的病例,人们随后将矛头指向鹌鹑,而进一步的分析又发现,鹌鹑本无毒,只是鹌鹑曾食用过的某种香草有毒。肌溶解的故事近期再次在南京发生了,最初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小龙虾。那么,到底是小龙虾的问题,还是小龙虾也与鹌鹑一样,遭遇了特别的“香草”呢?

在非公开的场合,医学领域的专家和食品安全的专家都在分析,梳理着食物链中的因果逻辑,大部分观点认为,小龙虾本身与肌溶解无关,而它在养殖、贮藏、清洗过程中也许发生了问题。专家们密切关注着卫生部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也在期待一个符合逻辑的调查结果。

洗虾粉或许并不会引起肌肉溶解

“肌溶解”在医学领域的全称是横纹肌溶解症,凡是与运动能力相关的肌肉都属于横纹肌。横纹肌内存在肌红蛋白,会少量释放在血液中,这种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只有经过分解,才有可能被人体代谢出去。一旦无法分解,体积较大的肌红蛋白就会漏进肾脏,并且堵塞肾小管,造成肾脏损害。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他们的肌肉会大量释放肌红蛋白,超出了人体分解、代谢的能力,最终造成急性肾脏衰竭。

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说:“临床中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很多,最多的病例是外伤,人们在遭遇重大创伤后造成肌肉坏死,导致肌红蛋白大量释放;有的因为药物不良反应造成损害;有的则是因运动过度而致。”

那么,众多的致病原因中,哪一种离小龙虾或者食品更近些呢?

在前阶段的媒体舆论中,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洗虾粉。可是,根据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去年对洗虾粉的调研情况,洗虾粉内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焦亚硫酸钠。这两种成分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是相关法规明确的使用范围内,并无清洗小龙虾而已。“这两种成分并不会引起肌溶解。”市食药监管所所长顾振华说,“前提是洗虾粉的成分未变,未升级换代过。”

医生怀疑药物滥用闯了祸

于是,很多食品安全和临床医生更倾向于怀疑是药物损害惹的祸,遗憾的是,尚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滥用药物或者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并不少见。这类药物主要有降脂功效的他汀类药物、降甘油三酯的贝特类药物,以及促生长的糖皮质激素等等。

在相当一部分的水产养殖过程中,促生长类药物和防病的药物被广泛使用,而小龙虾这样的水产在高危害的水环境中,往往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很有可能像鹌鹑一样,即便是吃了有毒的香草,也不会生病。但它们体内的一些物质,可以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中,并产生另一种结果……

另一种奇怪的现象是,食用小龙虾的城市、区域广泛,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在新闻出现后,集中出现类似的相关病例呢?在上海众多医院内,近期并没有报告这样的相关病例。会不会与不同区域的养殖水准或养殖道德有关呢?

应调查小龙虾所有生产链条

目前,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在南京等地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各方对此次调查都非常关注,医学领域的专家认为,调查应覆盖小龙虾的所有生产链条,例如饲养产地的水质、饲养方法、是否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以及加工过程、调味料是否添加非法的工业物质,等等。

专家们说,无论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水产品养殖领域客观存在的潜规则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多部门的联合监管必不可少。

相关链接

食用小龙虾,最好要去头。活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至36小时。在加工龙虾时,两鳃里的脏东西要清除,龙虾细爪的根部最容易藏污纳垢,一定要剪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