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上微博热搜了。不是因为好吃、不是因为价格“跳水”、也不是因为天天被吃货们“刷朋友圈”,而是因为——
作为美食的它,竟上榜了“入侵物种”名录。
小龙虾、牛蛙双双被判“入侵”
5月21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了《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以下简称《名录》),这是中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所谓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在当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者生活造成明显损害或者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
云南此次发布的《名录》将入侵物种划分为5大类,包括Ⅰ级恶性入侵类、Ⅱ级严重入侵类、Ⅲ级局部入侵类、Ⅳ级一般入侵类、Ⅴ级有待观察类。
其中,Ⅰ级恶性入侵类包括微甘菊、凤眼蓝(水葫芦)、褐云玛瑙螺、小管福寿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牛蛙等属于Ⅱ级严重入侵类。
纳尼?小龙虾,还有牛蛙?Ⅱ级严重入侵物种?它们明明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啊……谁说不是,小龙虾真的算得上是“史上最惨入侵物种”了。
作为夜宵标配的小龙虾,价格便宜味道爽口,而且——由于吃小龙虾需要戴手套剥,不方便玩低头完手机,可以拯救脊椎、促进社交……多么有价值的“小可爱”,为什么还要判它入侵?
网友表态:我能把它吃成“濒危物种”对此,吃货们纷纷表态,要来帮助消灭“入侵物种”。也有网友调侃:还没有灭绝的原因是太贵?
更有网友直言——能把它吃成濒危物种”。
事实上,目前走上中国人餐桌的小龙虾,是以养殖为主。那些对生态环境具备破坏性的野生小龙虾还在”快乐地玩耍“。
另,特别要提醒吃货们的是——大多数人只知道小龙虾味道不错,却不知道小龙虾含有肺吸虫,容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一般来说,小龙虾和蟹类动物都携带肺吸虫,而且,用烤、炒或者腌的方法,是不能保证将肺吸虫的幼虫杀死的。所以,吃小龙虾,务必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行。
专家:不可小看小龙虾的”破坏力“
事实上,小龙虾成为入侵物种,严格来说并不是新闻。2010年,环保部和中科院指定的《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也将小龙虾列入其中了。
曾参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对滇池流域小龙虾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全面调查项目的杜丽娜介绍说,小龙虾治理没有特效办法,只能通过截断、围挡等手段控制其生存范围。而 大量人工捕捞反而会扩大其种群生存空间,从而刺激小龙虾加速繁殖。
”小龙虾的入侵, 将严重威胁一些滇池特有的鱼类的生存,或导致其灭绝。“杜丽娜强调。其实,一些理性的网友,已经意识到了物种入侵的严重性。
最后提醒大家,虽然小龙虾味美,但请务必——正视“物种入侵”问题的严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