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体固着类纤毛虫的病原、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9-07-18 网友投稿佚名4560
核心提示:   病原原因:  患病的虾池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多,由纤毛纲的多种原生动物寄生引起,如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

 

  病原原因:

  患病的虾池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多,由纤毛纲的多种原生动物寄生引起,如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大量繁殖导致。

  症状特征:

  纤毛虫附着在虾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上,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或者是体外壳有绿色藻类包裹,当虫体寄生在鳃部时,可使鳃变黑,鳃组织变性或坏死,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病虾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极易沉底,虾体质变差,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大量附着时,蜕壳不能顺利进行,会引起虾缺氧窒息死亡。

  流行特点:

  ①成虾,幼虾和虾卵都能感染。

  ②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极易感染。

  ③全国各地均可发生此病,且四季均可流行。

  防治方法:

  ①养殖过程中经常采用池底改良的药物,光合细菌,芽孢菌等改善水质和底质。

  ②合理投饵,经常向虾池中补充钙质,促使虾蜕壳。

  ③已患病的虾可以用杀纤毛虫的药物(一般为硫酸铜或硫酸锌)进行治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