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让养殖户头疼,那么到底如何处置才正确呢?

   2019-06-20 网友投稿佚名7370
核心提示:  蓝藻,一直是龙虾养殖过程中让人头疼的问题。一说到蓝藻,相信每个养殖户都会说“太难处理了”。每年进入养殖中后期,池塘水
  蓝藻,一直是龙虾养殖过程中让人头疼的问题。一说到蓝藻,相信每个养殖户都会说“太难处理了”。每年进入养殖中后期,池塘水温高、光照强、pH值偏高、有机物增多,极有利于蓝藻生长繁殖,导致蓝藻爆发。面对来势汹汹的蓝藻,很多养殖户皆采取“一杀了之”,结果是每年因为杀蓝藻导致翻塘的事故无数。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置蓝藻?如何才能将蓝藻爆发风险降到最低?如何预防蓝藻爆发?   一、分析蓝藻特征,找到解决蓝藻爆发的方法   蓝藻,是蓝藻门种类的统称。又称为蓝细菌。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分为三个生长阶段:生长期、高峰期和老化期。   蓝藻喜好高温、强光、高pH、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尤其当水体有机质丰富、底部富营养化时易暴发;池塘蓝藻过多时,一般呈现为翠绿色(通常以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为主)或蓝绿色(一般为颤藻和鱼腥藻)。   蓝藻喜欢什么?   1.三高:高水温、高pH值、高残饵;   2.三多:多粪便、多淤泥、多烂青苔;   3.三水体:静水、富营养、水草老化而自净能力弱的水体。   蓝藻在虾塘中有哪些表现特征?   1.安静无风弱光:漂浮在水体表面;   2.动水有风强光:立体悬浮于水体;   3.底泥发黑发臭,伴随青泥皮;   4.堆积下风呈油漆状且有臭鸡蛋味。   蓝藻会产生什么危害?   蓝藻是喜高温、强光、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环境。所以高温季节是蓝藻大面积爆发的时期。如不处理,蓝藻多的塘口,养殖对象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发生鳃病变、肠道炎等,如严重时养殖对象会慢慢中毒而死亡。如没处理好,或滥用药物消杀,如硫酸铜、高锰酸钾等,虽然见效快,但对环境的副作用极大,蓝藻一旦大量死亡,水就会剧变,溶解氧会急剧降低,极易造成养殖对象应激缺氧而上草上岸等,最可怕的是蓝藻毒素会比其活着时高数十倍,会直接导致养殖对象死亡。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改变蓝藻赖以生存的“优质环境”为突破口,去抑制蓝藻的爆发;排除不可控因素(如天气的影响),从改变水体的酸碱度、营养源等入手,得出应对方案。   二、探寻蓝藻起因,运用养护方法杜绝蓝藻爆发   蓝藻大量繁殖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简单说就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比例失衡。养殖中后期,随着饲喂量加大,水体中的粪便也增多,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增多,进而形成蓝藻。当气温和光照达到蓝藻所需的条件时,蓝藻就会大量繁殖、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几年走访调研,发现蓝藻滋生、大量繁殖的起因有如下八种:   1.水草活力低下,萎缩甚至腐烂(容易导致颤藻生长);   2.过量投喂饲料;   3.缺乏有益菌类和有益藻;   4.底质恶化;   5.引进外源水时,其水体中蓝藻含量比较高;   6.清塘不彻底,使得塘底过肥,残留病菌、有害藻种等;   7.不当使用化肥、粪肥,使得池水中的氮磷比例失衡、富营养,致使蓝藻大量繁殖;   8.池水不循环,导致池水老化、恶化后形成死水,不利于其他有益藻类繁殖。   蓝藻从发现到爆发,时间很短。在处理蓝藻的问题上,切勿慌乱,要冷静分析,切忌盲目消杀(一招错而全盘皆输)。所以,我们建议广大养殖户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平时多注意观察养殖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以及水质和底质的承载力,水草的活力等,慎用化学消毒剂、化肥,遵循“养护”理念,把握养草、养水、护底三个关键环节,不但可控制蓝藻,还大大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从而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