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以及解决办法!

   2019-09-29 网友投稿佚名4710
核心提示:  1、软壳病  病因:钙的摄取不足,或者光照不够降低了钙质的转化,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都有可能造成龙虾得软壳病

 

1、软壳病

病因:钙的摄取不足,或者光照不够降低了钙质的转化,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都有可能造成龙虾得软壳病。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力不足,运动能力较差,觅食不旺、不肯进食,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虾壳整体偏薄并且比较软。

预防:

(1)冬季清淤。

(2)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泼洒。

(3)控制放养密度,一般存塘虾量亩均两三百斤为佳,密度不要太大。。

(4)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

(5)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饲料投喂的时候,加大钙物质的含量,比如可以添加鱼骨粉、贝壳粉等。

(6)龙虾的适宜的PH值在6到8之间,尽量维持水体的PH值在这个区间以内,如果PH值偏低,可以用生石灰调理。

治疗:

(1)20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2)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

2、烂壳病

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预防:

(1)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苗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消毒5分钟或3.2克/立方米水体青霉素浸泡15分钟。

(2)平时操作小心,尽量不伤苗。

(3)保持池水清洁。

(4)投饵充足。

(5)每15~20天用25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治疗:

(1)用25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3天后再用20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全池泼洒。

(2)用15~20克/立方米水体茶饼浸泡后全池泼洒1次。

3、黑鳃病

病因:虾鳃受真菌感染所致。病原属真菌中的半知菌类。该病是由池塘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小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

症状:鳃部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鳃瓣萎缩,鳃组织萎缩坏死。患病的幼虾活动无力,多数在池底缓慢爬行,停食。患病的成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不进洞穴,行动缓慢,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随后慢慢而死。

预防:

(1)更换池水,及时清除残饵和池内腐败物。

(2)用25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定期消毒水体。

(3)经常投喂青绿饲料。

(4)在成虾养殖中后期,在池内放些蟾蜍。

治疗:

(1)用1克/立方米水体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次。

(2)把患病虾放在每立方水体3%~5%的食盐中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

(3)0.3克/立方米水体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次,并迅速换水。

4、纤毛虫病

病因:由纤毛虫寄生所致,主要寄生种类包括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

症状: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小龙虾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

预防:

(1)保持池水清新。

(2)清除池内污物

(3)冬季清淤。

治疗:

(1)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7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

(2)用20~30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用3次,使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以上。

(3)用甲壳净等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