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34问(一)

   2019-09-16 网友投稿4490
核心提示:一、小龙虾有哪些养殖模式?小龙虾的养殖模式非常多,除了最常见的“池塘精养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等之外,还有“沼泽地养殖”、“围栏养殖”、“网箱养殖”、“沟渠养殖”、“庭院养殖”


一、小龙虾有哪些养殖模式?

小龙虾的养殖模式非常多,除了最常见的“池塘精养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等之外,还有“沼泽地养殖”、“围栏养殖”、“网箱养殖”、“沟渠养殖”、“庭院养殖”、“茭白种植塘混养小龙虾”、“荷塘混养小龙虾”等。模式很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龙虾在满足习性的基础上,对栖息地的适应性较强所致。小龙虾的生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一般的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塘堰、稻田、池塘等水源充足的环境中,或是在沼泽、湿地等少水的陆地,只要没有受到严重污染,小龙虾就能够生存和繁衍。


二、小龙虾有哪些生物学习性?对水环境有哪些要求?






习性

描述

备注

分类地位与分布

形态像“龙虾”的一种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淡水小龙虾,俗称小龙虾,东北地区叫蝲蛄,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蝲蛄科鳌虾亚科原鳌虾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北美,中国经由日本传入苏北,然后逐步扩散到中国各地,远到新疆、云南、台湾等地。主产区为长江中下游5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形成了可利用的天然种群,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小龙虾作为外来物种已经完全归化为中国的地方品种,完全适应了本地的自然环境。

外来物种,

完全适应、归化。


外部形态

整体分头胸部腹部,共20体节,除了尾节外没有附肢,其他每节都有一对附肢,其中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共计19对附肢,头部成圆筒形,前端有一额角,呈三角形,额角中部凹陷,两侧隆脊,尖端呈锐刺状,头胸部具有一个弧形颈沟,两侧具有粗壮颗粒。腹部7节,最后段有一扁平的尾节与第六腹节的附肢共同组成尾扇。胸足5,第一对呈螯状,粗大,第二、三对呈钳状,后两对呈爪状。腹足6雌性第一对腹足退化,雄性前两对腹足演变成钙质交接器。淡水小龙虾的性成熟时体色成暗红色或深红色,未成熟的个体呈淡褐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等颜色,有时还可以见到蓝色的个体。

特有的外部特征

内部结构

属节肢动物门,体内无脊椎,体内由八大系统组成,分别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血液即体液)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肌肉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内部八大系统

对栖息地要求

小龙虾的生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一般的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塘堰、稻田、池塘等水源充足的环境中,还是在沼泽、湿地等少水的陆地,只要没有受到严重污染,小龙虾就能够生存和繁衍。在食物较丰富的静水沟渠、池塘、浅水草型湖泊较多,特别是腐殖质较多的泥质有较多的水草、树根、或石块作为隐蔽物的则更多。栖息地水位稳定的分布多,在一些水质较差的,没有鱼类生活的水域也可以看到它的踪迹。

广泛分布各淡水水体



栖息方式

在高温、寒冷、干旱以及繁殖季节,可以长时间在洞穴内生活(洞内尽头或低洼处有水),精养塘如果没有石块、杂草及洞穴等可供躲藏的水体,小龙虾则在堤岸处掘穴。

穴居

怕热怕冷喜温暖,不喜欢光线较强的水域,喜欢躲藏在水草下面、瓦片下面、以及树枝中,昼伏夜出。

隐居

运动习性

小龙虾是不善游泳、夜行性、爬行性动物,白天潜伏,晚上出来觅食。

昼伏夜出

摄食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因为饵料不足或水体透明度太低,白天也看到出来觅食。在养殖条件下,白天进食量少,主要是晚上摄食。

夜晚觅食

攀爬性

小龙虾是介于水栖动物两栖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有较强的攀缘能力、迁徙能力,在水质差缺氧、受污染的水体尤其是暴雨、洪水入池后产生不适的情况下,常常爬出水面逃逸,进入另外的水体。还喜欢逆水,逆水上溯的能力强。

攀爬能力强

逃逸能力强

争食喜格斗

小龙虾性情稍凶狠,可以因抢夺食物进行格斗。

爱打架

有领地习性

独居生活,有自己的活动地盘,可以为食物或地盘进行争斗,在放养密度较大、争夺配偶时都会发生争斗,甚至会残食正在脱壳软壳虾。

占地盘,

自相残杀,

不能过高密度养殖,要有附着物或隐蔽物隔开

自切与再生

小龙虾的善斗必然会引发附肢的伤害和残缺,但在生长中可自行修复,但这种修复要在最后一次脱壳之前。在遇到强应激或攻击时,也会自行切断螯足逃生,逃脱后的虾会自我修复再生新的附肢,再生的附肢比起原来的附肢要小,肉眼可分辨。

再生能力强

感觉灵敏,善逃逸

小龙虾虽然只能爬行,但是行动迅速,反应敏捷,视觉、触觉灵敏,警惕性高,胆小,善逃逸。

逃逸常在以下4种情况下发生:

1、刚放苗或投种虾时,对新环境还没有适应,傍晚会在池周边活动,寻找机会逃逸,一般一周后才能适应。

2、在排水或暴雨汛期,因为趋流性,夜晚会顺着水流寻找机会逃走。

3、如果密度过大,食物缺乏,或者疾病,会找机会逃走。

4、在水质恶化或药物刺激污染,小龙虾会规避,胁迫其找机会逃逸

小心防逃

对水温适应性

虽然小龙虾对高温、低温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它的分布地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它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0-37℃,在长江中下游5省的冬天,将小龙虾带水置于室外,被冰冻住仍能存活,但小龙虾最适温度范围是18-31℃,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水温24-28℃为好。虽然小龙虾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但过低、过高的水温都会对小龙虾产生影响,有的虽然当时不会死亡,但是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死亡现象。所以过高、过低的温度对小龙虾的成活率影响很大。

怕热

怕冷

喜温暖

对光线的感应

小龙虾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底或栖息在草丛、洞穴中,不太适应强光下生活,喜弱光

怕强光,

光线不能直射入底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尤以静止水体、浅水湖泊和池塘中较多,说明它对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低氧都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就可以满足生长所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该虾常攀援到水体表层呼吸,即爬到浅水岸边,或借助于水体中的杂草、树枝、石块等,将身体一侧朝向空气使身体侧躺过来,让一侧的鳃腔处在水表面进行呼吸,甚至爬上陆地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呼吸。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小龙虾能够离水成活1周以上。

生存能力强,但养殖应该创造维护良好环境,尤其是溶氧条件

对某些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敏感性

小龙虾对某些化肥如氨水、碳酸氢铵(很多肥料中有添加,注意区分)、尿素等,重金属、某些农药如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非常敏感,某些地下水可能存在若干重金属超标,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阶段性检测和解毒,以免重金属含量过高,影响小龙虾生长发育,推荐使用【解毒清水灵】2-4/

有毒的化肥

有机磷、菊酯类农药

重金属

生长与蜕壳

小龙虾与其他的甲壳类动物一样,必须阶段性脱去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突变性生长。小龙虾的蜕壳与水温、营养积累以及个体发育阶段有关,幼体一般4-6天蜕壳一次,离开母体的幼体一般5-8天蜕壳一次,之后幼虾一般8-20天蜕壳一次,幼体到成虾一般蜕壳11次,水温高,食物充足,发育阶段早,则脱壳间隔短。性成熟的雄虾一般一年蜕壳1-2次,雌虾每次交配产卵前蜕壳一次,蜕壳多发生在夜晚,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有时也能看见蜕壳,但较为少见。每次蜕壳大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多数在5-10分钟,过长则小龙虾容易死亡。

脱壳

补钙

安静

无敌害

寿命

小龙虾属于速生动物,寿命不长,雄性小龙虾一般为20个月,雌性一般为24个月。

速生,快长,快进快出

食性

杂食性动物,自然条件下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对各种谷物、饼粕类、蔬菜、陆生牧草、水中的水生植物、固着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以及动物尸体均能摄食,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在20-25℃时,小龙虾摄食眼子菜每昼夜可达体重的3.2%,摄食竹叶菜可达体重的2.6%,摄食水花生达体重的1.1%,豆饼达体重的1.2%,人工配合饲料达体重的2.8%,摄食鱼肉达4.9%,而摄食蚯蚓达体重的14.8%,可见小龙虾喜食动物性食物。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其运动和捕食能力差,在它的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据98%以上,传统以为,小龙虾能够捕食鱼苗、鱼种,经实验发现没有捕食鱼苗的能力,但在鱼苗拉网的收网阶段或网箱中,有伤害鱼苗的现象。虽然不能捕食游动较快的鱼类,但是能捕食鱼类的病残体即死亡个体,也能捕食活动的浮游动物、藻类以及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杂食性,配合饲料研究不成熟

繁殖习性

性别比例,大规格虾中,雌多于雄,原因是交配后雄性易死亡和雌性每次交配前要蜕壳一次体重有所增加有关,雄性个体越大,死亡率越高,说明雄性寿命短于雌性。

交配,要雌多于雄

性成熟

小龙虾是隔年性成熟,9月份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7-8月份即可性成熟产卵,从幼体到性成熟,小龙虾要进行11次蜕壳,其中幼体阶段2次,幼虾阶段蜕皮9次以上。

隔年性成熟

交配、产卵、抱卵量、和产卵类型

小龙虾是秋冬季产卵类型,每年产卵1次,产配季节一般在7-12月份,1尾雄虾可先后与1尾以上的雌虾交配,交配时,雄虾用螯足钳住雌虾的螯足,用步足抱住雌虾,将雌虾翻转,侧卧,雄虾的钙质交接器与雌虾的储精囊连接,雄虾的精荚顺着交接器进入雌虾的储精囊,交配后,早则1周,长则月余雌虾即可产卵,雌虾从第三步足基部的生殖孔排卵并随排卵排出较多蛋清状胶质,将卵裹住,卵经过储精囊时,胶质状物质促使储精囊内的精荚释放精子,使卵受精,最后,胶质状物质包裹住受精卵到达雌虾的腹部,受精卵粘附在雌虾的腹足上,腹足不停地摆动以保证受精卵孵化所需的溶氧,在自然情况下,亲虾交配后,开始掘穴,雌虾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过程多在地下洞穴中完成,小龙虾雌虾的产卵量随个体长度的增长而增加,全长10-11.9公分的雌虾,平均抱卵量在237粒,采集到的最大产卵的个体长14.26公分,产卵397粒,最小产卵个体全长6.4公分,产卵32粒。

抱卵,孵化,一年一次产卵

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

雌虾刚产出的卵是暗褐色,卵径约1.6毫米,日本学者对受精卵的孵化做了研究,提出:7℃水温条件下孵化约需150天,在22℃时需要19天,在20-22℃时需要20-25天,在24-26℃时需要14-15天,在24-28℃时需要12-15天。如果水温太低,受精卵的孵化可能需要数月之久,这就是我们在第二年的3-5月份仍可见抱卵虾的原因,刚孵化出膜的一期幼体体长5-6毫米,靠卵黄营养,几天后蜕壳发育成二期幼体,二期幼体体长6-7毫米,附肢发育较好,额角歪曲在两眼之间,其形状与成虾相似,二期幼体附着在母体腹部,能摄食母体呼吸水流带来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当离开母体后,可以站立,但仅能微弱行走,也仅能短距离游回到母体腹部,在一期幼体和二期幼体时期,此时惊扰雌虾,造成幼体和雌虾分离较远,幼体不能回到雌虾腹部幼体将会死亡,二期幼体几天后蜕壳成为仔虾,全长在9-10毫米,此时仔虾仍然附着在母体腹部,形状几乎与成虾完全一致,仔虾对母体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并随母体离开洞穴进入到开放水体成为幼虾。在水温为23-28℃条件下,小龙虾幼体发育阶段需12-15天。

孵化,幼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