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常见有益菌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一,光合细菌:
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的生物,是一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总称。
特点:
光合细菌在厌氧和好氧下均能生长,更适宜于含氧量不足的水体,其使用的PH值在5-9之间,最适PH为6-8。适宜作用温度15-40℃,最适温度为30℃,在海淡水中均可生长。
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藻类的光合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过程基本生是一个厌氧过程,也不释放分子氧。
光合细菌不仅能就行光合作用,也可以唿吸和发酵,能适宜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获取能量的方式。
作用机理:
光合细菌在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铵、亚硝盐、亚硝酸盐)等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以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但是光合细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他的微生物(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硫化菌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在利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时应当配合其他有益菌。
光合细菌改良水体的过程通常在光合作用下完成。一般情况下光合细菌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可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50cm)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低的深水池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细菌进行困难,很难产生改良效果。
光合细菌作为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含有大量的促生长因子和生理活化物质,营养丰富:B族维生素种类和含量总体超过酵母,尤其酵母中特别缺少的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的含量,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
二,EM菌
特点:其为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亚宝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类。(具体参考其他内容)。em菌渗入水体后,能抑制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类活化生长,促进健壮生长。
三,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好氧,能产生孢子,是一类具有高活性的消化酶系、耐高温、抗应激性的异养菌。水产上常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可以降低水体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改善水质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一种带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枯草杆菌素,以便改善水体。
特点:
1,生长过程中耗氧。
成品中芽孢杆菌处以休眠状态,需要活化(加红糖等有机物)。
作用机理:
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的饵料和排泄物,在池内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的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小部分成为新细胞合成的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芽孢杆菌属非致病菌,有些可在鱼虾的肠道内和体表定植并繁衍,形成有益菌群,促进该部分为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竞争性的抑制肠道、体表病原菌繁殖,提高鱼虾免疫力。
四,硝化益菌:
硝化细菌是一类自养型细菌,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为主要生存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有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二类生理亚群组成。亚硝化细菌完成NH4+到NO2-的转化,而硝化细菌完成NO2-到NO3-的转化,从而使对水生动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水生动物无毒的硝酸盐。它能克服光合细菌对亚硝酸盐转化低效率和芽孢杆菌对氨氮转化低的特点。因此,消化细菌在水产养殖生应用比较广泛。
特点:
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有机物就能生存、繁衍)
生长繁殖慢,好氧,依附型强,
受限制的条件多,有机物过多,PH低,溶氧低(2mg/L)温度低都能抑制其在水体中的浓度。
五,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最适PH值为4.5-5.0,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酵母菌在有氧和厌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缺氧环境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水,在有氧环境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环境下酵母菌生长较快。
特点:
酵母菌中维生素、氨基酸含量比鱼粉高30倍以上,尤其是富含B族维生素,
酵母菌在有氧和缺氧环境里都可以有效的分解水中的糖类,在池中繁殖出来的酵母菌有可以作为鱼虾的饲料蛋白利用。
作用机理:
酵母菌添加到食物中能黏附在肠道中,刺激鱼虾体内淀粉酶和刷状缘膜酶的分泌,从而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酵母菌是喜欢生长在偏酸的环境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肠道类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菌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
六,乳酸菌
特点:
乳酸菌大部分都是耗氧菌,是一类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
形成肠道保护层,阻止病原菌,病毒的侵袭。
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
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作用机理:�0�2
优势种群原理。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对整个微生物种群起决定作用,乳酸菌为有益菌群,能够在水产动物的肠道内定植形成优势种群,生物夺氧原理,乳酸菌为耗氧菌,可利用水产动物肠道内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衍,同时消耗大量氧气,在肠道内形成厌氧环境,从而使一些有害菌不能正常繁殖或生存,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生物拮抗原理,乳酸菌能分泌乳酸、过氧化氢等物质,这些对有害菌具有杀灭或拮抗作用,对一些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七,微生物制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水质调节剂与抗生素及消毒物的混合使用:养殖户在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改善水质的同时,处于对养殖动物疾病的恐惧,习惯使用抗生素就行预防,在水体、饵料中长期添加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以期杀灭病原体,减少发病,以为这样双管齐下,可保万无一失,殊不知道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将活菌组成的微生物破坏。
微生物水质调节剂使用方法不当、时机不当:注意储存
八,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注意事项
温度条件,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宜在20℃以上的水温条件下使用,光照条件,光合细菌、EM菌要求有光照。肥瘦,藻相、有机物浓度等也是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比如水瘦时不宜使用光合细菌,否则更加瘦。
酸碱条件,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要求微碱条件,而酵母菌喜欢在偏酸水体中生长。保存,室温、干燥保存,光合细菌每天最好光照2小时以上,以保持其活力。
适况使用,在养殖动物发病的情况下,应当先消毒剂治疗,待情况稳定后在使用微生物生态制剂,同时使用前应当注意生产日期,活菌变质失效时禁止使用,尤其是作内服使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