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十一个疾病

   2019-10-10 网友投稿佚名4300
核心提示:1.螯虾瘟疫:感染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腹部两侧壳较薄的部位、附肢关节处的肌肉组织产生白色的斑点,有的个体表皮和肌

1.螯虾瘟疫:感染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腹部两侧壳较薄的部位、附肢关节处的肌肉组织产生白色的斑点,有的个体表皮和肌肉变为棕色,肉眼可发现病灶周围有棕色的菌丝延伸至水中。菌丝体产生游动孢子,感染其它个体。

2.霉菌病:伤口周围和受感染的卵上有大量的菌丝生长,部分病灶部位有黑色斑点。

3.红点病:一系列真菌感染引起,入侵虾体表和鳃,可见火烧样的斑点,直径1厘米左右,中间呈棕黑色,具鲜红的边缘,造成螯虾大量死亡。

4.腐壳病:由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感染,使甲壳变黑,被逐渐侵蚀,有时病灶深入组织内部。

5.假单胞菌病:受感染个体反应迟钝,附肢不停抖动,造成大量死亡。

6.诺卡氏菌病:虾尾部肌肉结节黑化,为革兰氏阳性菌。

7.原生动物病:Psorospermium以阿米巴样或孢子样阶段的形态感染螯虾,外壳呈现橙色斑点,显微镜检查可在肌肉和消化管内发现大量的厚壁孢子。

8.吸虫病:主要由复殖吸虫Paragonimus等感染,一般不会造成死亡,可使生长停滞,造成的伤口引发细菌感染。无明显外观症状,通过切片可发现大量虫体节片。防治办法主要是消灭螺、蚌。

9.涡虫病:涡虫寄生在淡水甲壳动物附肢的关节、头胸甲与尾部的连接处、鳃部和口器等部位,肉眼可发现5毫米左右的水蛭样的虫子。一般不影响生长,但其它病原体更易感染,也影响商品价值。

10.白尾病:感染微孢子虫,尾部肌肉逐步变为瓷白色,尾部僵硬,造成大量死亡。操作过程受伤和亲虾投放时引起。投放时可用盐水消毒。

11.杆状病毒病:无明显外观症状,仅使生长迟缓,肝脏内可发现大量病毒颗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