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龙虾养殖模式的大力推广及国家发展生态农业政策的引导,小龙虾养殖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已经成为稳定的生态种养模式,且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但还有部分养殖户,只是盲目的养虾,没有研究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养殖的小龙虾个体小,价值低,不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户的基础建设标准,虾苗虾苗成活率高,然而,捕捞上市季节的小龙虾都是五、六、七钱左右的红壳虾。
由此可见,养殖小龙虾,要想规格大,产量高,效益好,不仅要有吃苦耐劳,还要了认真了解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才可以培育出大量的大规格、市场俏销的优质小龙虾。
遗传习性1
近亲繁殖
由于小龙虾具有自然繁殖的习性,所以绝大多数养殖户采取的都是一年放种,多年养成的养殖模式,这就势必导致小龙虾之间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最终导致小龙虾的种质退化,个体越来越小。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又都采取的是捕大留小的方式,等到每年9月份左右选留亲虾的时候,大规格的小龙虾早已卖光,所以只有把那些较小的小龙虾作为下一年的亲虾用了,这样的亲虾本身就差,其繁殖的下一代的品质就更难以得到保证了。
解决措施
养殖户最好每隔2年彻底清一次塘,将塘中所有的小龙虾全部清光一只不留,下一年更换新的亲虾,或者在每年的9月份前后从其他地方的养殖户那里引进一定数量的大规格小龙虾作为亲虾。在引进亲虾的时候在一个地方购进雌虾,在另外一个地方购进雄虾,亲虾要选择体质健壮、色泽光亮、无病无伤、活动力强,体重在6钱以上的作为亲虾。
有条件的地方和有实力的养殖户,在小龙虾捕捞上市季节,可以采取捕大放小的原则,就近收购一批质量好的小龙虾有种。
生长因素
水质
近几年来,由于小龙虾养殖模式的日益成熟,小龙虾养殖洋溢的不断提高,小龙虾苗种的放养密度是越来越大,导致投饵量的不断增加,池中小龙虾的残饵、粪便以及池底有机物的分解严重污染了小龙虾养殖水质,如果没有新鲜的外源水及时进行注换调节水质,将严重影响小龙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最终制约着小龙虾的长成规格。
解决措施
增加池水中离子钙的含量,促进小龙虾脱壳生长。
病害
影响
疾病是影响小龙虾规格的主要原因,尤其以纤毛虫病最为常见。当纤毛虫在虾体上寄生时,会从虾体上吸取营养而使小龙虾瘦弱,小龙虾因缺乏营养而不能正常生长。当纤毛虫寄生在小龙虾鳃部时会影响小龙虾的唿吸功能,导致小龙虾不能正常唿吸而处于一个长期缺氧的状态,最终小龙虾会因为长期缺氧而不能正常摄食、脱壳和生长,导致规格偏小。
解决措施
在每年春季“大麦黄”前一个星期左右、“梅雨季节”到来前一星期左右、“白露”前一星期左右分别用药物预防,先杀一次虫,隔日再用一次消毒药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