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进入5月份了,各种养殖进入了第一波养殖小高峰,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等都进入关键期。小龙虾养殖亦如此,“黑色五月”广为传说,这个时间段,死虾成为主旋律,是广大虾农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近期笔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小龙虾的肠炎、弧菌已经开始出现了!大家一定要警惕!重视小龙虾疾病的预防。
对于小龙虾的4月魔咒、5月瘟、白斑病毒病、偷死病、弧菌病等各种现象导致的综合症成为4-5月份不可逾越的障碍,成为很多虾友们最大的伤痛。
一、为什么病害集中在五月?
1、气温和水温的大波动
五月里的两个节气是立夏和小满。平均气温一般月初从20-22℃升高到月末的25-27℃,稻田历史平均水温从20-22℃左右上升到25-30℃。
一般,五月平均气温是波动最大的月份,也是水温波动最大的月份。因此,也是水温波动引起虾应激最强烈的月份。虽然,日间水温波动没有日间气温波动大,但也是日平均水温波动比较大的季节。
2、缺氧会随水温快速攀升而加剧
月初水温20℃左右,水中饱和溶解氧约9 mg/L,而月底水温30℃左右,水中饱和溶解氧约降为7 mg/L。一般而言,这里的饱和溶解氧量是理论上的可溶解量,事实上水中净溶解氧要比这个低很多。幼小克氏原螯虾在溶解氧低于1mg/L就会死亡;低于2mg/L时,较大的小龙虾会上岸、上草,吸取空气中的氧气。
稻虾田生物增氧主要来自沉水性水草和藻类。5月水温,从月初伊乐藻的适应水温,升高到它的生理上限水温(30℃),到了月底其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下降,增加溶解氧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也就从月初的旺盛状态,下降到月底的衰败状态。因此,从氧气供应角度,生物供氧也下降了。
3、升温导致氮循环加速,氨氮和亚硝酸氮累积增加,慢性中毒加剧
4-5月是小龙虾生长最好的季节,也是投饵最集中的季节,水温升高也使底质中氮废物释放增加。也就是说,氨氮和亚硝酸氮循环的上游来势凶勐。但是,上面所述消耗氨氮和硝酸盐的主要消耗者----伊乐藻,在月中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同时,底质中的其他有毒物质的释放速度也加速。
4、水温升到适合病原繁殖,病毒和细菌迅速增加,感染概率增加
无论是“白斑综合症病毒”、还是“柠檬酸杆菌”、“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也从月初的低密度迅速增加到月底的高密度。病原的感染能力和感染概率,也迅速增加。
5、小龙虾抗病力随以上环境应激累积,正在逐渐下降
从月初到月底,小龙虾的上述环境应激越来越严重、所受病原威胁越来越严重。如果前期没有很好的内外保健措施,抗病力跟不上,到5月问题当然不可避免!另外,很多养殖户,放苗期保健不到位,导致体表和鳃的损伤,引起体表、尾、头等“起泡”,会加剧或加速“五月瘟”的到来。
二、防控措施
淡水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力及耐低氧能力很强,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但小龙虾若长时间处于低氧和水质过肥或恶化的环境中,其摄食会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影响其生长;
同时,不良的水质又可助长寄生虫、细菌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水质严重不良时,会造成小龙虾大批死亡,致使养虾失败。因此在高密度池塘养殖淡水小龙虾时,要按照季节变化及水温、水质等状况及时对池水进行调节,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
1、肥水:
很多养虾新手对肥水是没有概念的,很多养虾新手第一天放水,就准备第二天放苗,导致放苗的成活率不高,损耗比较大,不少新手虾老板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肥水放苗。
通常而言,肥水放苗具有以下优点:
① 肥水的虾塘,池塘的天然饵料生物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虾苗前期的饵料对接,提高虾苗的摄食率和成活率;
②肥水虾苗的虾塘温度相比更加保温,水体分层的几率小;
③肥水的虾苗,颜色青亮透明,不发红,体质强;
④肥水的虾塘有益藻类更多,池塘的溶解氧更加丰富,建议使用【派尼生物】的“藻能源”,为有益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量,将池塘的碳氮比会调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范围,让有益微生物能够很好的聚集起来,成为很好的有益菌团,让龙虾的肠炎发病率和弧菌感染率大大降低。
2、调节池水水位:
淡水小龙虾养殖池的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掌握“春浅、夏满”的原则。春季一般保持在0.6~1米,浅水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螺蛳的繁育和幼虾的蜕壳生长。夏季水温较高时,水深控制在1~1.5米,有利于淡水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小龙虾越冬时,越冬池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以保证小龙虾不被冻死或冻伤。当天气过冷或过热时,为防止极限温度出现,可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底水温。
3、 调节池水溶氧:
(1)一般养虾池水的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左右,对龙虾的生长发育较为适宜,一旦溶氧量低于1~2毫克/升,将会引起龙虾窒息死亡。
防止龙虾缺氧的有效方法是换水或定期加注新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养虾池深水处安装增氧机,适时开动增氧,提高虾池水中的溶氧量。
(2)生物增氧为次,生物增氧一方面是维护好水草,防治伊乐藻老化,建议在谷雨前后(水温22℃左右)割一次头,然后补一次草肥。刺激水草愈创本能,刺激萌发新根、延缓衰败!
水温高于25℃以上,伊乐藻的愈创能力会下降,一般湖北割草头比安徽更早。生物增氧的第二方面,是合理利用微生态制剂,减少水中有机物的氧气消耗,就是间接增氧。水草好的情况下,以芽孢为主;
一般5月份以前和9月份以后的春秋两季,每隔10天泼洒一次“藻能源”和“益水源”;5、6月份,一般每6~7天泼洒“益水源”或者“活菌宝”1次。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并有足够的溶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
(3)化学增氧和改底是最后防线。我们一直提倡“机械增氧+生物增氧”为基础和根本。
化学增氧和改底,是最后防线。但是,很多养殖户,寄希望于最后这个救命稻草,养殖风险就非常大了。化学增氧改底以固体过氧化氢“速生氧”、过硫酸氢钾“底卫士”、高铁酸钾“底居氧”为主。
如果没有机械增氧、水草又维护不好,就只有依靠化学增氧改底了。如果您的机械增氧和水草维护的好,化学增氧改底就可以少用或不用。
4、 水质稳定才是水质调节的根本。
水稳就是要求虾塘的池塘整体变化尽量变小,不要大排大灌,而且加水的次数和频率尽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从外源加水都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不要导致虾塘的水温产生剧烈变化,虽然微小的水体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龙虾顺利脱壳,但是剧烈变化对整个虾塘的水生态系统的冲击是具有百害而无益的。
因此,水质稳定才是水质调节的根本,水质稳定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毕竟“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才能具有持续的生产力。
水质稳定的池塘具有持续的最大生产力,应激少,发病率低,龙虾生长速度快,高产虾塘必须要求水质稳定,虾塘生态系统才具有最大的生产能力,龙虾的产量最高。
经常泼洒“藻能源”可以稳定藻相稳定水质。
5、防病
外用:我们研究显示,小龙虾的肝胰脏、血淋巴等带病毒和致病细菌是比较普遍的。环境好、应激少、体质强的虾,病原携带量少;反之,发病虾携带量就高!适当使用新型碘制剂“派尼酸碘”,控制水体中的病毒和细菌,但不要使用过于频繁。
总之,带毒带菌生存会是常态,别指望把病原杀绝!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杀病原时,也是在破坏虾的生态环境和损伤鳃!4月中下旬建议“派尼均安”和“神农百果露”,清鳃消炎,杀灭弧菌,安全无刺激。
内服:坚持调理生理机能和提高抗感染能力,才是根本!
针对小龙虾的“五月瘟”,使用抗菌抗病毒强免疫的中药提取剂“免疫双抗精华液”。目前,客户遍布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高水平养殖区。
三、防控方案总结
1、水温22℃左右(3月底-4月中)割草头一次、护草补肥一次。加强增氧。做好保健、加快生长、加强捕捞上市,减少种群密度。
2、4月15号开始,按以下程序进行保健。
(1)外用:4月上旬新型碘制剂一次(第1天)“派尼酸碘”。每10天底改一次 “底润舒”或者“底卫士”。每10天微生态制剂一次“派尼水爽”或者“益水源”。一般微生态制剂使用后3-4天,可加水,不排水或少排水,每7天泼洒一次“微多多”。换水后或下雨后可能刺激脱壳,要及时补钙“微多多”和抗应激“藻能源”(可在下雨和降温前抗应激)。
(2)内服抗病毒中药和免疫促进剂:“免疫双抗精华液”+“肠速康”用5天,停10天。保健在平时,千万不要等到有死虾了才喂,病虾吃不下保健药了,是神药也没用,况且世界上没有神药!
(3)出现死虾,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建议使用无毒无刺激绿色消毒剂“派尼均安”。
(4)切忌高温期间或温度变化期间过度投喂;
(5)保持水深,注意水温剧烈变化;
(6)避免捕捞小龙虾时过度干扰小龙虾,以免惊吓引起应激;
(7)注意放养密度,密度应激是小龙虾短时间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捕捞时地笼的小龙虾极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死亡都是密度应激造成的;
(8)无害化处理: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虾或病毒污染水体可迅速传播疾病,尽可能捞出病死虾,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排入进水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