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壳病
病因:钙的摄取不足,或者光照不够降低了钙质的转化,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match过厚,都有可能造成龙虾得软壳病。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力不足,运动能力较差,觅食不旺、不肯进食,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虾壳整体偏薄并且比较软。

预防:
(1)冬季清淤。
(2)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泼洒。
(3)控制放养密度,一般存塘虾量亩均两三百斤为佳,密度不要太大。
(4)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
(5)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饲料投喂的时候,加大钙物质的含量,比如可以添加胆汁酸、鱼骨粉、贝壳粉等。
(6)龙虾的适宜的PH值在6到8之间,尽量维持水体的PH值在这个区间以内,如果PH值偏低,可以用生石灰调理。
治疗:
(1)20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2)用胆汁酸拌料投喂,促进脱壳频率,保护肝脏顺利脱壳。
烂壳病
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预防:
(1)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苗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消毒5分钟或3.2克/立方米水体青霉素浸泡15分钟。
(2)平时操作小心,尽量不伤苗。
(3)保持池水清洁。
(4)投饵充足。
(5)每15~20天用25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治疗:
(1)用25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3天后再用20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全池泼洒。
(2)用15~20克/立方米水体茶饼浸泡后全池泼洒1次。
螯虾瘟疫病
病因:由真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斑点,在附肢和腿炳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原侵入龙虾体内,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并迅速损害运动功能。病虾呆滞,活动减弱或活动不正常,严重时会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预防:
(1)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
(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
(3)冬季清淤
(4)平时注意消毒。
治疗:
(1)用0.1克/立方米水体强氯精全池泼洒。
(2)用1克/立方米水体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
水霉病
病因:由水霉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体表附生一种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患病的虾一般很少活动,不觅食,不进入洞穴。

预防:
(1)当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每15天用25克/立方米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2)割去过旺水草,增加日照。
(3)杜绝伤残虾苗入池,长了水霉死鱼不能作饲料。
(4)每立方米水体按2克五倍子煎汁,稀释后泼洒全池。
治疗:
(1)40克/立方米食盐、35克/立方米小苏打,配成合剂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如效果不明显,换水后再用药1~2天。
(2)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2次,两次用药应间隔36小时。
(3)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4)每亩1米水深用干烟杆10公斤,食盐5~7.5公斤,混合熬成水汁25~30公斤,连泼2~3次。
痉挛病
病因:在高温季节,由于经常捕捞,成虾受惊吓造成。
症状:主要症状是成虾腹部弯曲,严重的个体头胸部以下至尾部明显僵硬,并侧卧在水底不动,捕上后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轻者虽能做短暂划动,可身体呈驼背形,伸展不开,还有的病虾腹部变白,但不透明。

防治:
(1)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捕捞。
(2)生产中要经常换新水,提高水位,改善水质。
(3)发病后,要及时加注新水,连续5天。
犯池病
病因:主要是池水缺氧。
症状:池虾在缺氧时,烦躁不安,到处乱窜,有时成群爬到岸边草丛中不动,还有的爬上岸,如离开池水时间长了导致死亡。

防治:
(1)冬闲期间,要及时清除过多淤泥,冻晒池底。
(2)使用已经发酵的有机肥,控制水质过浓。
(3)控制虾种放养密度。
(4)常加新水,保持池水清爽。
治疗:
(1)如发现虾不安,应立即开动增氧机,加注新水,但不能直接冲入,最好是喷洒落入水面。
(2)池水浑浊,每亩用明矾2~3公斤化水全池泼洒。
(3)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石膏粉2~4公斤,溶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4)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5公斤黄泥加水制成糊状,全池均匀泼洒。
(5)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生石灰和人尿各5公斤,加水全池泼洒。
(7)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3~4克/立方米过氧化钙,溶水后遍洒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