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要警惕,不然死亡严重哦

   2020-04-03 网友投稿30160
核心提示:4月份温度适宜,龙虾生长速度快,在塘口做技术服务时,很多养殖户朋友反应自己的小龙虾有死虾的情况,其症状为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很多养殖户朋友束手无措。这种病主要就是由于小龙虾受伤 、相互残食或被

4月份温度适宜,龙虾生长速度快,在塘口做技术服务时,很多养殖户朋友反应自己的小龙虾有死虾的情况,其症状为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很多养殖户朋友束手无措。这种病主要就是由于小龙虾受伤 、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水泡 ,边缘溃烂 、坏死或残缺不全 ,随着病情的恶化 ,溃烂由边缘 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最后死亡。这是小龙虾四-五月份常见的一种疾病——烂尾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烂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烂尾病发生的原因:

1、底质不好,池塘长时间未改底,在低温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苏醒,腐殖质过多,使水质变坏,养殖池塘底部的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小龙虾生活在池塘底部,给病原体繁殖侵染创造 了条件,久而久之受到细菌感染后发生烂尾病。

2、水质不好,PH,氨氮,亚硝酸钠盐超标,小龙虾长期生长在这种环境中体质下降,易受到细菌感染。

3、水温突变,使淡水小龙虾发生应激反应 ,抗逆力降低 ,一些小龙虾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易受到细菌感染,感染后的小龙虾不吃食,久而久之体质越来越弱,进而发病。

4、放养时,虾种体表没有进行消毒,放养后没有及时对水体进行消毒。引种时有可能把病原体带入虾池,在环境条件适合时,病原体迅速繁殖,部分体弱的虾将容易患病 。

5、弧菌感染,近几年小龙虾感染弧菌的案例越来越多,弧菌为条件治病菌,水体中的弧菌是一直存在的,当小龙虾体质好,水质较好时,小龙虾不发病,但当天气突变,如强降水,突然降温以后,水体的缓冲能力差,水质变化大,小龙虾应激,被弧菌感染发病引起烂尾。

6、投喂不清洁或腐烂变质的饵料,或者盲目、过量投饵,再加之没有定时排污处理,造成虾池残饵及粪便排泄物过多,腐烂发酵,引起水质恶化,给病原细菌创造繁衍条件,导致淡水小龙虾发病 。

7、种虾规格不整齐,又因池塘本身放养密度过大 ,再加之投饲不足,会造成大小虾相互残杀而致伤 ,为病原菌进入虾体打开 “缺 口”。

二、烂尾病发生的危害:

1、造成小龙虾大量死亡,直接减少经济收入。

2、发病虾,导致商品品质下降,降低售卖价格。

3、发病的小龙虾死亡以后被健康的虾吃掉,从而也感染烂尾病,最后引起整塘小龙虾发病死亡。

三、小龙虾烂尾病的预防:

1、勤改底,小龙虾是底部生活的生物,“清道夫”可以给小龙虾创造一个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底部细菌的繁殖(清道夫7-10天/次)。

2、勤调水,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生长是相互抑制的关系,有益菌的数目多了,有害菌自然就无法繁殖,因此我们可以经常的往水体里泼洒“大水面活力菌”,“超级菌II型”、 “菌黄金II型”提高水体中有益菌的数量,从而减少有害菌的数目。

3、强体质、拌喂保健品,提高小龙虾体质,每个小龙虾的体质不同,同一个池塘中的小龙虾体质好的不发病,体质弱的往往容易发病,我们在平时的投喂时可以添加“苷泰康”+“金维康”, “高钙优镁”以及乳酸菌来提高小龙虾免疫力。

4、重消毒、天气变化后做好消毒工作,预防小龙虾发病,用原碘6-8亩/瓶(10-15天/次)。

5、勤检测、定期测量水体中弧菌含量及虾体内弧菌含量,一旦发现弧菌数量超标马上处理。用 “三联噬菌皇+应激灵”混合一起化水泼洒或者用“菌毒无忧”50%的过硫酸钾复合盐全池使用,减少弧菌含量。

四、烂尾病如何治疗:

1、发病期间,用“原碘”稀释后全池泼洒,6-8亩/瓶,同时按日投饵量5-7%计,用抗菌剂+“苷泰康”+“金维康”,每组拌料80斤,连喂5天。

2、用“清道夫”3-4亩/袋,氧化底部有害物质,杀死有害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