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生长的主要季节一般从冬至上水漫田开始,一直至来年春三月。这段时间气温比较低,菌藻繁殖较慢,水质清瘦。且虾塘水位也较浅,阳光往往能直照底部,最适合青苔的生长。凡是有青苔生长的虾塘,水质一定清澈见底,光可照人。只是对于小龙虾养殖来说,它却如同梦魇。
青苔的大面积生长,会争夺其他有益藻类的生活空间,并消耗水体中的营养,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使水体更清瘦,池内溶氧降低。另外,小龙虾钻入青苔,容易被缠死。有青苔的池塘,还影响到饲料投喂和水草的生长。
那便杀掉好咯?
其实单纯的杀灭青苔非常简单。硫酸铜及市面上各种以络合铜为主要成分的灭青苔药,效果明显,成本也不高。但长期以来灭青苔仍旧属于小龙虾养殖中的大难题,原因就是投鼠忌器。采取药物灭青苔的后果,往往是青苔灭了,虾和草也非死即伤。
大家也开始慢慢知道,要想不长青苔最好的方式只能是预防。但到底怎么预防?有的说往青苔上洒石灰水,有的说用碳酸氢铵、氨基酸氮肥,也有的说用腐殖酸钠,还有的说要肥水。到底怎么做才行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青苔。青苔生长的三个条件:青苔孢子、光照、营养。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青苔才有可能生长。
青苔孢子:池塘排干以后,青苔孢子仍会以休眠体的形式存在于泥土里。一旦长期积水,便开始生长繁殖。因此在水稻收割后晒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杀灭青苔孢子的方式,从源头降低长青苔的概率。具体方法是:有虾的池塘,晒完田后,借雨水浸透坂田时,每亩用20斤左右生石灰化浆泼洒,一周以后上水15-20公分,这样可以杀灭一部分青苔孢子。如果没有放种苗的新塘,在上水种水草以前,把水位上到平台以上5-10公分,按80-100斤一亩的量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最好的方法是化浆趁势泼洒,为了减小工作量,可以将生石灰发开成小碎块,全池均匀干撒)。两至三天以后,将水位加到15-20公分。过一周后方可种伊乐藻。这样操作的好处是,新塘既清除了青苔孢子,也可杀灭塘内的大部分其他生物(包括黄鳝,泥鳅,杂鱼,青蛙,鱼卵,细菌),还可以起到硬化底质,补充钙质的作用。
光照:青苔在阴暗的地方是无法生长的,阻断光照也是预防青苔的思路之一。比如使用腐殖酸钠以后,池水会变成酱油色,视水质差异效果能持续3-15天不等。在这段时间内,正好留给我们肥水培藻的空间。所以不要错误的理解腐殖酸钠能杀青苔,它只是起到抑制作用,是权宜之计。若没有后续措施,光用腐殖酸钠等于白用。很多宣传可以杀青苔的肥料里面,比如黑什么黑什么的,里面就是腐殖酸钠、肥水产品和灭藻剂的混合体。另一种阻断光照的方法就是保持深水位,使阳光无法直射底部。
营养:关于这点,很多人都有点难以理解。既然青苔生长要营养,为什么往往又说水太瘦了才长青苔,要预防青苔又要肥水呢?这不就矛盾了吗?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首先,水的肥瘦是根据不同对象而言的。植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吸收无机肥(比如复合肥,尿素,碳铵等),表面上看水很清,其实里面的无机营养成分并不一定少,所以“清水不瘦”。但这类营养对我们希望培植起来的浮游微生物和有益菌而言,未必都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打个简单的比如:狼吃肉,羊吃草。即使你把肉塞到羊面前,羊还是会饿死。在小龙虾养殖中,我们强调的“肥”,往往指能培养起到平衡水生态环境的有益藻类、有益菌类和可利用的浮游微生物所需要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的总称。比如平常大家用到的肥水膏,其主要成分就是以动物蛋白为原料制成的氨基酸,还有一些粉末状的肥水产品则主要是一些有机磷钾盐和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益菌种及藻种。
虽然肥水以后,水体内营养更丰富。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培养了大量有益藻、有益菌来与青苔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再者,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后,也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等于给青苔制造了阴暗的环境,从而抑止了青苔的生长。
至于前面提到的生石灰水和碳铵以及氨基酸氮肥到底行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