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时候“车厘子自由”火 了,毕竟财务自由太难,先实现车厘子自由吧。谁家里不买点车厘子当饭吃,都不好意思见人。
但人总是喜新厌旧的,一入夏车厘子就网红过气了,全国人民都开始吃小龙虾。自由的标准也成了“小龙虾自由”,夏天在上海吃了几次小龙虾,十三香、麻辣、还有咸蛋黄味的,闷热的夏夜里和朋友喝啤酒吃剥小龙虾谈笑风生确实是很爽的事,能敞开了天天吃小龙虾应该也是理想生活一种吧。但在新加坡可能就要换一种了。
辣椒螃蟹可以算是新加坡的国菜,是每个攻略里的必吃菜。即使机场打车的出租车司机,知道我是旅游来的,也一定推荐我尝试一下。新加坡最有名的吃辣椒螃蟹的店就是“珍宝海鲜和“无招牌”,这俩家在几个热闹景点处都有店,我挑了个晚上去位于芽笼的无招牌。
店里大半应该都是游客,毕竟新加坡物价不菲,即使本地人也很难经常吃螃蟹。辣椒螃蟹我称了一只70新币左右,有点贵,但如果是第一次吃的话,一定是被惊艳到,因为在国内螃蟹都是清淡为主,这里辣椒胡椒浓郁的香味伴随蟹肉蟹黄的油脂在嘴巴里爆炸,好吃到脑海中自行脑补《小当家》BGM,后面还要用配的小馒头,沾螃蟹汤汁。如果要是挑选一样食物实现XX自由,我想新加坡人应该会选择“螃蟹自由“吧。刚想到这个词,我自己都笑了,因为用自己的思维替别人思考。
仔细想想现在各种“XX自由“的背后,是我们对安全感的追求。新加坡跟国内的一线城市很像,旅行中接触到一些新加坡人,聊起来多多少少会讲到生活压力很大,我们都害怕房价太高,害怕失业,害怕婚姻不幸福,担心孩子教育,担心养老,担心没有自由。所以总是给自己填空题,希望自己在XX岁能有XX自由就好了。
Bye Bye
旅行团乐队 - 乐队的夏天 第8期
中国人观念里总觉得到多少岁应该是个什么状态,我也不例外,我们默认会有一种最安稳的状态,如果不是多少会有压力,压力也带来了焦虑,因此很多营销号也是贩卖这种焦虑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样的焦虑也是城市的通病吧,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路到了缅甸后,却发现又是另一番风景。
仰光街头清晨化缘的小和尚
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和新加坡差了几十倍的地方,我在缅甸感受到普通人的笑容却远远更多。缅甸大部分是服务业的人群,可能随时收入就没有了保障,即便如此很少见到他们的焦虑,或许是因为信佛原因,传达着善意和感恩。不论何时,对我这样的游客还会招手微笑。
他们很穷但看起来又很满足,帮陌生人涂防晒的“檀纳卡”粉,主动邀请我去家里看手工艺品。这时我又会想到大城市里的面无表情和匆匆的擦肩而过,那是能被感觉到的一种焦虑,可明明新加坡才有更好的社会保障,住得起自己的房子(新加坡有最造福人民的经济适用房制度),他们才是更接近螃蟹自由的人啊。
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毕竟每个人追逐的自由也不一样吧(工作、婚姻、房子都不应该是枷锁,毕竟某艺术家李红旗说灵魂自由才是真正自由)。在后面缅甸的几天里,特别是在古老的蒲甘,因为高温和暴晒,让我对小龙虾自由或者螃蟹自由都暂时没有了兴趣,只想每天实现可乐自由,在数以千百计的古朴寺庙间,喝一口冰镇的可乐,让我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并且感叹想那么多干啥,只有可乐才是最简单自由的快乐啊。
辣椒螃蟹:
珍宝海鲜坊(河畔店): Upper Circular Rd, #B1-48 The Riverwalk
无招牌海鲜餐厅(芽笼店):芽笼414号
蒲甘的落日
新加坡鱼尾狮公园的夜景
佛像前虔诚献花的缅甸少女
蒲甘寺庙前与之讨价还价的小孩,后来和我踢了一会藤球
长途车站里卖小吃妇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