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首播卖掉46万盒,信良记小龙虾是怎么火起来的?

   2020-06-12 网友投稿4870


老罗直播带货的效果立竿见影,4月1日直播首秀当晚,就帮助信良记售出了46.5万盒麻辣小龙虾。根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数据,信良记在老罗带货的所有商品中,不论在浏览量、销量还是销售额上都名列前茅。从品牌营销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堪比教科书的操作。

然而幸福很快变成了烦恼。由于对老罗带货的影响力估计不足,信良记遭遇了爆单。直播当晚,信良记后台收集到的订单超过17万单,后续还有大幅增长。

“当时在系统的后台,因为看不到前面的吞吐量,几分钟时间就爆单了。所以不论是后续的货源储备、物流速度,都达不到承诺。”

由于售后跟不上,直播结束后,信良记遭受了大量批评。反馈最多的是发货慢,此外还有产品“临期”和真空包装胀袋、漏袋。

发现问题后,信良记第一时间就找了抖音和罗永浩团队沟通,随后在微博上做了道歉声明。对于愿意等待的消费者,信良记承诺一周之内一定到货,并会提供优惠券作为补偿,对于不愿意等待的消费者,也第一时间做了退款处理。

李剑主动揽下了所有责任,“这百分百是我们的问题”。他亲自出面解释,所谓的“临期”并不是清理库存。而是小龙虾的主产季在每年5-8月,调味小龙虾是通过液氮低温速冻做成的冷冻产品,保质期有18个月,完全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

真空包装胀袋、漏袋则是因为小龙虾的钳子比较尖,或者运输途中受到碰撞和挤压导致的。几十万的订单中,不可避免会有一定比例,大约占万分之几。

即便有种种现实原因,李剑还是归咎于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提前和大家解释清楚”。他表示,“无论什么原因让商品有了残次,只要消费者愿意退换的,我们都百分百接纳。”

原本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没想到演变成了一场舆论危机。用李剑的话来说,这是一次“亏了大钱”的品牌尝试。但他认为,这是值得的。学习摸索的路上,不可避免会有挫折,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害怕犯错,只会让你止步不前。

Q&A

Q:市场大趋势是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尤其是在快消品市场,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诞生了很多新品牌,而餐饮行业却在追求标准化,这两者间矛盾吗?

A:这并不矛盾。快消品行业发展时间很长,早就已经通过标准化达到了很高的效率。比如洗护用品领域出现了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世界品牌。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用久了标准化的产品,想要换个感觉,就出现了个性化需求。

而餐饮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通过标准化解决效率提升的问题。当我们在效率上达到瓶颈时,可能也会诞生很多个性化的需求。

Q:今天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非常快,可能每隔五年消费风向就有很大不同,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已经打响品牌的信良记如何才能红得更久,做成一个百年老店一样的品牌呢?

A:我觉得核心是要抓住品牌中变与不变的部分。所谓不变的部分,我认为无论什么时代,对好产品或者食品的理解都是有共性的,比如味道、口感、品质等等。并不会说你是90后,我是75后,我们对于美食的理解就有多大改变。这些不变的东西要变成企业的文化或者基因,代代传承下去,不能因为你成了品牌,就忽略品质或者消费者体验。

变化的是什么呢?是品牌和消费者交流的方式和通道。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不外乎是因为它有了个性化的人设和附着在上面的精神意义。消费者为之买单的,除了显性的产品,还有隐性的精神交互。

品牌需要时刻思考,和消费者沟通的通路有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从电视广告,到图文时代,再到短视频和直播。还有你的交互语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语言,品牌一定要学会用当下消费者喜欢或者了解的语言形式和他们沟通。

说回信良记,我觉得餐饮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百年品牌的。因为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不太一样,存在口味培养的问题。一样食品一旦你吃过,尤其是经常吃,就会觉得它好吃,就像妈妈做的饭。

当然,食品类品牌想要长久,还是得在品牌传播和品牌形象上下苦功夫。可口可乐的配方100年没有变过,但它在品牌形象上一直紧随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