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大养虾 变成养大虾
随着产业的发展,薛庙村小龙虾的名气也越来越大。6月5日凌晨,曹兵就开车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赶到薛庙村采购小龙虾。因为是第一次来,薛庙村小龙虾的养殖规模给曹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养殖龙虾的”。
薛庙村还吸引了外地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养殖小龙虾。6月5日早上,在薛庙村龙虾市场,养殖户陈金良告诉记者,他是阜阳人,去年在薛庙村流转了60亩土地养殖小龙虾。
在小龙虾的带动下,产业发展了,土地流动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薛庙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飞跃。2017至2019年三年间,村集体收入分别为21.65万元、56.81万元、65.86万元。
薛庙村同时也在寻求产业升级。从2017年开始,薛庙村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蒙城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同时为了提高稻虾连作效益,薛庙村提出了“水稻改良”计划,用生态米、有机米代替传统稻米,进军高端米市场。
薛平文家后面就有一家农家乐,主营小龙虾,很受游客欢迎。农家乐负责人周桂宇说,希望更多的人品尝和选购薛庙小龙虾,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今年小龙虾市场的遭遇,也让薛庙村小龙虾转型升级更加迫切。
刘主权认为,一方面要转变村民的养殖方式,从大养虾,变成养大虾。小龙虾繁殖能力很强,如果不及时处理掉多余的虾苗,水塘里的龙虾就会过多,密度过大,影响生长,造成小龙虾个头小,价格上不去。
另一方面就是延伸产业链条,用多余的虾苗作为饵料,发展黑鱼、鳝鱼等特色养殖。这样既能提高成虾品质,又能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举两得。
6月4日下午,薛平文正在平整自家的水田。“小龙虾还要继续养下去,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已经把低矮的小屋换成了两层小洋楼的薛平文说。 (张如侠 记者 李鹏 魏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