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遭遇弃养潮:产量严重过剩 塘口几乎无人问津

   2020-06-20 网友投稿7540

但与低价小龙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钱重以上的大规格小龙虾市价却一路上涨,甚至高达42元每斤。小龙虾按照重量分为2~4钱、4~6钱、6~8钱、9钱以上等级别,随着重量而形成的价格级差不断拉大,几乎形成虾每大一级,价格翻一倍的走势。

在潜江从事虾养殖11年的养殖户陈居茂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今年的小龙虾价格两极分化,对养殖户的影响巨大,除了个别大虾专养户,今年绝大多数的小龙虾养殖户几乎血本无归”。

虾价暴跌之后,连年高涨的小龙虾养殖热度开始消退。加之疫情对出口加工、餐饮业的深刻影响,曾经重出口、强线下的小龙虾产业正迎来一轮全产业链的深度调整。

“今年的小龙虾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炒作热度明显降温。”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秘书长蔡俊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小龙虾市场已出现结构性失衡,部分炒作和跟风者开始退场或转型,今后发力高品质、大规格的虾产品将成为养殖、加工、餐饮等产业链上环节的共识。”

暴跌下的弃养潮

5月上旬,尚未进入水稻插秧期,潜江市许多虾稻养殖地的农民却早早下田,开始为种水稻忙碌起来,这比往年提前了二十多天。

“今年卖虾倒亏本,不如早点放掉,准备水稻的活路。”陈居茂说,“五一”期间,2~4钱小龙虾的塘口价甚至卖到了0.5~3元/斤,连养殖成本都无法覆盖,严重挫伤了虾农们的积极性,许多人索性弃养,放虾种水稻,“卖虾还要出人工捕捞和运输费用,等于是倒贴钱”。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小龙虾养殖的普遍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按照往年的做法,一般会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第一批成虾,留下幼虾,寄养到虾沟。6月初种植水稻时,幼虾从虾沟返回田间继续生长,并视田间虾苗数量和市场行情,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补投虾苗,8、9月再收获第二批虾。

“今年提前放虾种水稻,意味着养殖户已经提前结束养虾季了。”陈居茂坦言,“这是绝大多数小龙虾养殖户的止损方法,小虾产量严重过剩,塘口几乎无人问津,价格已经跌破历史最低了。”

这一边的小虾塘口冷清无市,另一边的大虾塘口却被蹲守哄抢。

在潜江金星村,陈居茂拥有1830亩专做大虾精养的池塘,从5月中旬才进入黄金捕捞期,最大的“炮头虾”重量9钱以上,最小的虾也有4~6钱重量。从开始打捞起,每天的出货量都被一抢而空,完全不愁销路。

严重的供给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各级别小龙虾的价格级差。陈居茂表示,“现在卖小虾等于是倒贴钱,而且因为一开始投放的虾苗过密,现在虾已定型,也没办法长大了,虾农们只能放弃。”

市价狂跌之后,近两年乘着风口匆忙入局的小龙虾养殖户纷纷弃养,曾经炒作热度最高的虾苗市场也彻底崩盘。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2018年,全国小龙虾总产值达3690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全国总产量一路勐增至163.87万吨,增幅达45.1%,为历年最高。

“2018年是小龙虾产业发展最迅勐的一年,也是炒作最狂热的时期。”蔡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年一窝蜂入局养殖的人们急于求购小龙虾苗,爆发了大量苗种需求,一时间,虾苗价格从十几元每斤一路炒高到四十元每斤,“甚至有养殖户直接转型只卖虾苗,因为利润高”。

虾苗市场的泡沫很快消失。经过了2018年和2019年的积累,小龙虾养殖端趋向饱和,新入局的虾农已普遍拥有足量的虾苗,在2020年纷纷进入小龙虾养殖正轨之后,虾苗的市场价格遭遇滑铁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