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8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廖莹 何林静)在长沙的夏天,小龙虾是夜宵的标配。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紧急收治了一名因食用小龙虾,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
5月18日,该院专家发出提醒,横纹肌溶解对身体损伤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人因吃小龙虾而患上此病,市民需要注意防范。
3斤小龙虾加啤酒,女子被紧急送诊
前几天,在长沙工作的李女士与朋友聚餐时,吃了约3斤小龙虾,还喝了点啤酒。第二天,开始出现胸部疼痛,继而出现全身疼痛、乏力,甚至不能行走。家人立即将她送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完善心肌酶检查后提示,肌酸肌酶数据严重超标,且肝功能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检查,诊断考虑为横纹肌溶解症,被收入肾病内科治疗。
“小龙虾本来是我的最爱,现在有点不敢吃了。”出院前,小李仍心有余悸,坦言自己不太敢吃小龙虾了。
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并不少见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导致细胞内的内容物(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各种小分子物质等)被释放到血液中,引起机体生化紊乱和器官功能的损伤,可造成急性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继发急性肾衰竭、肝衰竭、高钾血症,甚至心脏骤停。
事实上,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体力活动、肌肉直接损伤、肌肉缺血、极端温度、病毒或细菌感染、他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药物以及酒精及毒物均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
“吃小龙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肾病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珂表示,但进食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进食其他水产品,比如鱼类、虾类等都可能会出现这种疾病,且多在食用淡水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症状。“原因可能与洗虾粉有关,也可能与小龙虾的饲养环境有关,目前尚无明确结论。”周珂说。
进食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推测为小龙虾自身存在富集未知毒素的差异,以及患者对小龙虾未知毒素的耐受存在差异。
出现“三联症”应警惕,专家给出3点预防建议
周珂介绍,横纹肌溶解症有最典型的“三联症”,包括肌痛、乏力、浓茶样/酱油色尿液。当出现明显的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避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周珂给出了三点建议。
1、小龙虾虽美味,还是得吃得安全
不要进食“隔餐”小龙虾,蛋白质腐败后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很大危害。在外就餐小龙虾时,应选择持有有效期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厅进行消费。如自行烹饪小龙虾,建议先用清水浸泡2—3小时,刷洗干净,高温煮熟后再食用。
2、热爱运动虽好,还是要适量
运动要循序渐进且有锻炼计划。疲劳状态、生病或喝酒后时,需暂停运动计划。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心跳过快时,建议停下运动,适度休息。若出现容易激动或抑郁、睡眠质量下降、嗜睡并伴有体重持续下降、食欲降低,那么可能已运动过度。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通过尿液可以把横纹肌溶解所产生的代谢物排出体外。
3、酗酒危害大,不宜过度摄入酒精
酗酒不仅可能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从而引起横纹肌溶解,还可能因为酒后长时间晕厥、卧床,身体长期维持某一睡姿而造成局部肌肉压迫引起横纹肌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