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原产自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入日本,1929年再由日本引入中国,因肉多味美而广受人们欢迎。但是,2010年南京出现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事件,一时间吃小龙虾会“溶解肌肉”的传闻四起,人心惶惶,8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影响。其实,大可不必因此恐慌,讳“疾”忌“虾”没必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因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的破坏和崩解,一些细胞内容物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多伴有急性肾衰竭和代谢紊乱。
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临床症状为:均有持续性肌肉疼痛。
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疼痛(如背、肩、颈部、胸部、下肢、上肢、腰部等),
个别病例伴腰痛、乏力、胸闷、呼吸疼痛等症状。
病例均无发热、肌肉痉挛、口干、头昏、麻木、意识障碍、肝脾肿大等。
临床检验为肌酸磷酸激酶一过性的进行性升高。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包括运动过量、肌肉挤压伤、中暑、酗酒、急性中毒、食用水产品等等,已知有190多种病因。
多数人不会因为吃小龙虾而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不是绝症。国内外食用小龙虾而发病的病人,普遍顺利康复,在国内病程大约为10天,即便有重症病例也数量很少。
尽管目前还没有太多好办法能预防因食用小龙虾造成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不过,咱们还是得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加工制作和食用小龙虾的注意事项
小龙虾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
加工小龙虾时,其鳃里的脏东西要清除,因为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最好是把鳃剪掉,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净。
食用小龙虾,一定要蒸熟、煮透。避免过量食用。
食用小龙虾后,如果出现了肌肉疼痛、压痛、肿胀,发热、全身乏力,特别是尿液呈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有可能是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千万不要忽视,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医学编辑部供稿)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