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产业展望和发展建议
我国小龙虾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产业体量已十分庞大,一系列发展中累积的问题逐渐显现,一些地区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有的地区则刚刚起步,提出了快速发展的目标。但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也给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巨大考验。
(一)产业展望
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下,我们认为小龙虾产业规模扩张的趋势并未逆转,还存在强大的惯性,在“十四五”时期小龙虾产业整体还将维持中高速增长。
在小龙虾养殖方面,产量和面积持续增加的局面预计将继续保持,特别是在部分起步较晚的省份很可能还将保持高速增长,但一产在整个小龙虾产业经济中的份额将继续下降。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竞争的加剧,粗放养殖的局面将逐渐改变,“养繁一体”模式产量不稳、规格小,种质退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将会逐渐被“养繁分离,精准养殖”模式所取代。规格、品质带来的市场价格差距将继续拉大,养大虾、养好虾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二三产业方面,在各方的重视,以及市场需求提升的影响下,未来小龙虾加工业发展规模滞后的局面将逐渐得到改变。2020年的新冠疫情将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就餐习惯等都加逐渐改变,未来对小龙虾初级加工产品的需求预计将持续提升,在此影响下,小龙虾加工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初级加工业有望获得大发展,配套的冷链物流和配送规模随之扩大,技术不断完善,精深加工稳步发展。以餐饮休闲为主的小龙虾三产仍对整个产业起主导作用,但受疫情影响,餐饮、休闲旅游业等行业短期内受到了很大影响,预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尚需时日,但长期来看,市场潜在需求仍然存在,我们对未来保持乐观。
(二)发展建议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小龙虾市场容量尽管潜力仍然很大,但不可能无限扩大。而且当前小龙虾养殖方式中稻虾模式占比过大,造成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和“虾贱伤农”等问题。各地要合理规划小龙虾养殖业发展规模,坚持稳规模、稳产量、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理念,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解决养殖瓶颈问题,提升产品品质。重点解决制约小龙虾养殖的种业短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大型小龙虾苗种生产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龙虾优良品种,提高秋苗和早春苗的供给能力;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实现“养繁分离,精准养殖”,提高小龙虾养殖产量和规格;加大虾稻共作基地标准化建设、技术示范推广、疫病防治、环境监测等工作力度,改善养殖业发展条件,提高产品品质。
3. 大力发展加工业,提升综合发展效益。小龙虾供给周期性明显,季节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工企业数量和规模都不能满足要求,综合利用不够,附加值开发不充分,加工产品结构趋同。应大力发展小龙虾加工,提高小龙虾加工成品的比例,改变小龙虾集中上市、集中消费的局面,熨平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发展以甲壳素提取利用等为代表的小龙虾精深加工,提高小龙虾废弃虾壳等的利用率,开发在环保肥料,化妆品医药、膜材料领域的应用。
4. 加强品牌宣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小龙虾产业形象维护、消费者习惯培育、重大活动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扩大小龙虾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开发营销等工作。打造完整产业链,促进以小龙虾主题的美食餐饮、特色民宿、休闲渔业和科普教育等旅游业衔接融合,真正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出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