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一个小龙虾养殖多年的老板交流,发现他一路走来都是坎坷的,花钱买了不少教训,就像所有行业一样,养殖道路上看似有利润的背后充满着各色的坑坑洼洼,需要自己去摸索,不经历是不会知道真理的,只是看有没有人带你,或者真心让你避开这些误区,希望此文可以帮到正在养殖小龙虾的您。
误区一:越早上水虾苗出来得越早?
这几年随着养殖小龙虾的技术沉淀和深入,越来越多养殖老板开始细心去总结经验和技术,对于“越早上水虾苗出来得越早”,相信养殖2年以上的老板们都会说不是越早上水虾苗出来得越早;是的,越早上水虾苗出来越早是需要前提的,判断可以上水的前提一个是虾苗已经孵化成型,甚至可以脱离母体摄食,再不济也是母虾已经有卵粒了,且卵粒颜色是黑褐色;另外一个是稻梗晒得比较干,不是青绿色;其次沟里的杂鱼要清干净,以免加水之后用药伤及虾卵或虾苗;尽量虾苗出来之后是晴天,有利于虾苗开口摄食,提高存活率。
误区二:清杂只是清理水里面的鱼类?
对于养殖年限不长的养殖老板来讲,这个误区确实要引起重视,清杂更多的概念是清理影响主养动物的有害生物,而不仅是水里面的杂鱼,还包括水鸟、老鼠,甚至水里面的福寿螺。今年亲身经历过一件事,这件事的存在让我很震惊,一个养殖户原来一塘水草,很漂亮,虾子外观也很漂亮,但是由于阴雨天气时间过长,就没太仔细去观察水里的池塘环境。有一次准备放地笼捕大虾卖,震惊的一面出现了,不到半小时,地笼里面全是福寿螺,只有残存的几只虾子,看水草,水草根全被福寿螺吃掉了,水面的草都是漂起来福寿螺吃不到的,谁也不知道投的饲料福寿螺吃了多少,最后这一批小龙虾养殖也失败。所以清杂时,清理干净池塘里的福寿螺、田螺等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清杂只是清理水里面的鱼类是错的,建议可以选择用茶饼清杂,福寿螺也可以被杀死。
误区三:种虾不打洞一样可以出早苗?
这个误区就跟小龙虾的习性有关了,小龙虾打洞的目的一个是环境变恶劣小龙虾需要找地方躲避,另外一个就是小龙虾为了打洞繁衍下一代做准备,洞就是种虾做的房子,因为洞里可以躲避各种敌害,而且洞里产卵消耗也小。对于“种虾不打洞一样可以出虾苗”这个观点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好不打洞说明小龙虾还没性成熟,另外不打洞种虾的损耗会加大,但种虾的卵粒在洞外孵化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种虾不打洞一样可以出虾苗”不完全正确。尽量创造环境让种虾在洞里孵化成虾苗之后再上水淹出来,这样苗子存活率高。
误区四:种虾越多虾苗就越多?
这个误区也是很多养殖老板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根据小龙虾的习性就看得出来问题所在,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也就是它会在环境恶劣或者食物短缺时自相残杀,同样毫不例外种虾也会吃虾苗,特别是小精养池塘尤为明显,2019年在潜江的一个养殖老板的池塘因为种虾过多,随便放一个地笼可以起捕十几斤种虾,但忽略喂食管理,导致那年小龙虾虾苗最高价的时候,他反而没有虾苗出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种虾多,缺食把虾苗吃了,最终养殖失败;反而有些没特意放种虾的池塘虾苗还不少。所以并不是种虾越多虾苗就越多。
误区五:稻梗在水里面就一定有害?
晒干的稻梗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池塘就会出现红黑水,导致池塘溶解氧降低、水质有害指标升高,特别是硫化氢会导致虾苗死亡,另外有机质多导致病原菌繁殖;当然我们要清楚“泡出来的水”也会产生一些有机碎屑和培育出一些浮游动物,有利于给虾苗提供丰富的食物,另外稻梗可以起到天然的保温效果,稻梗“打堆”之后都是热的,有利于虾苗越冬。所以稻梗利用好就是变废为宝,不一定有害。
学习课本有知识上的误区,进入养殖行业,有养殖中的误区,小龙虾养殖从疯狂期到现在已经进入了较为理性的阶段,所以才能总结出这么多误区,希望正在养殖小龙虾的您可以避开以上误区,想办法出早苗,才能在明年高价苗中脱颖而出,在养殖中多赚钱。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