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龙虾特征特性
小龙虾( ),又叫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外壳坚硬,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成体长 5.7~11.8 cm ,头部有触须 3 对,胸部有步足 5 对,第 1~3 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 4 、 5 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 2 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小龙虾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适宜水温 10~30 ℃ 。发育全过程分为 4 个阶段:幼体、幼虾、成体、成虾。幼体摄食卵黄或母体呼吸水流带来的食物;幼虾独立生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 1.0~3.0 cm ;成体为未性成熟的个体,主动摄食浮游动物和水虫饵料,体长 3.0 cm 以上;成虾为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虾和商品虾 。
2 小龙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
2.1 稻田设施建设
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远离污染源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确保其不受洪水淹没( 2019 年 6 月 19 — 21 日金寨县梅山镇、白塔畈镇小龙虾养殖户受暴雨洪水影响,小龙虾大量逃走,造成经济损失 12 万元);面积 0.67~3.33 hm 2 。对田埂进行加宽、加高、加固,使其高于田面 0.8 m 以上、埂宽 5~6 m 、顶部宽 2~3 m ,沿稻田田埂内侧开挖 3.5~4.0 m宽、 1.0~1.5 m 深的稻田环形围沟,面积 3.33 hm 2 以上大田在中间开挖 1~2 m 宽、 0.8 m 深的“十”字形间沟 。
2.2 放养前期准备
2.2.1 移栽水草。栽植水草占稻田面积的 30% 左右(围沟面积的 50% ),以伊乐藻、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等为主,种植时间以 11 月中下旬为宜,使用含氨基酸、腐殖酸、多种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机肥。
2.2.2 施足基肥。施生物水稻专用肥。秧苗一般在 6 月上、中旬插秧,施生物水稻专用肥 750 kg/hm 2 作底肥,追施尿素75 kg/hm 2 作分蘖肥、钾肥 75 kg/hm 2 作穗肥;避免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水稻收割后,施用商品秸秆腐熟剂 30 kg/hm 2 ,腐熟后既能肥田,又能作小龙虾饵料。冬季施生物有机肥750~1 500 kg/hm 2 或投放干鸡粪 60~75 袋 /hm 2 ,不开袋平铺于稻田中。
2.2.3 稻田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第 1 年围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 1 800~2 250 kg/hm 2 带水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围沟有存虾时,应选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2.3 放养
2.3.1 虾苗选择。最好选择周边稻田养殖或池塘、沟渠中采集的幼虾作虾苗,要求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个体大小均匀,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2.3.2 虾苗运输。虾苗远距离运输,要选优质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 5 kg ,装后上面放 1 层潮湿水草,运输时间不超过 2 h ;活水车运输在 2~10 h 之间;尼龙袋注水充氧运输能保证 10 h 以上。
2.3.3 虾苗投放。每年 5 — 6 月稻田投放规格为 40~60 尾 /kg(相当于 3~4 cm )的幼虾 15 万只 /hm 2 左右;如果 9 — 10 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 2 年 4 月下旬至 5 月收获成虾,同时补放规格为 2~3 cm 的幼虾 22.5 万只 /hm 2 。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 2~3 次,每次 1~2 min ,使虾苗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围沟或田间沟中。
2.4 科学种养
2.4.1 水稻种植。养虾稻田一般只种一季中稻,旱育旱管,选择节水型、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 4 — 5 月稻田排水整田; 6 月上旬采取浅水插秧,进行宽行密株种植,即行距 25~40 cm 、株距 18 cm ; 8 —9 月中稻收割。科学种植水稻,整季不喷或少喷农药,以降低水稻农药残留,使稻米口感更好且有质量保证。小龙虾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如果水质被破坏,小龙虾会起到预警作用。水稻产量可达 9.0~10.5 t/hm 2 。
2.4.2 饲料投喂。虾苗投放后,培养大量的浮游动物,可为幼虾提供很好的饵料。 7 — 8 月加大投喂,如菜饼、豆渣、螺丝肉、河蚌肉、莴苣叶、黑麦草等。尽量做到动物性、植物性和青饲料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投喂量为虾苗总重的1% 。每日傍晚投喂 1 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 。
2.5 日常管理
2.5.1 蜕壳管理。加强小龙虾蜕壳期间管理,大批小龙虾蜕壳时严禁干扰,蜕壳后立即投喂优质、可口饲料,防止相互残杀。
2.5.2 稻田管理。 7 — 9 月除晒田期外,稻田水位应控制在20 cm 左右。插秧后 15~20 d 晒田,要求轻晒,晒至田不陷脚、田面不裂缝为宜。晒田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避免围沟里小龙虾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利影响。
2.5.3 水位管理。在水稻收割后,稻田水要慢慢加深,避免稻草和鸡粪一次性淹没而使水质快速恶化。 10 — 12 月保田面水深 10~20 cm 的浅水位; 12 月至翌年 2 月保持 30~50 cm 的深水位; 3 — 4 月保持 10~20 cm 的浅水位; 4 — 5 月保持 30~50 cm 的深水位; 6 — 9 月按照水稻栽培要求进行水位管理。
2.5.4 水质管理与日常巡查。最适宜水体 pH 值为 8 左右,故要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一般用量为 75.0~112.5 kg/hm 2 ,每月定期泼洒。建立巡查制度,坚持每天巡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2.6 防病除害
小龙虾的天敌有鲤、鲫、乌鳢、鲶等鱼类;龟、鳖等爬行类;水老鼠、水蛇、野猫等陆生动物;鹭鸟、翠鸟等禽类。放养前泼洒生石灰 1 125 kg/hm 2 清除敌害生物,进水时用 20 目纱网过滤,同时可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稻草人以恐吓、驱赶水鸟。针对青苔,用生石灰化成浆趁热均匀泼洒, 1 m 水深用量 300 kg/hm 2 , 3 d 后用合绿虾宝 75 kg/hm 2 培藻,以防青苔反弹。蓝藻用健水宝 500 mL 稀释成 100~200 倍液均匀泼洒 1~2 次,每次间隔 10~15 d 。
2.7 成虾捕捞
2.7.1 轮捕轮放。小龙虾稻田养殖期从幼体到成虾为 60 d左右,从幼虾到成虾为 45 d 左右,放养 30 d 可以捕捞。小龙虾捕捞使用地笼网、手抄网,也可以放干田水捕捞。在第1 茬捕捞完成后,根据稻田留幼虾情况,补放 3~4 cm 的幼虾1.5 万 ~4.5 万尾 /hm 2 。
2.7.2 预留亲虾。为满足稻田养虾的虾种需求,在 8 — 9 月成虾捕捞前期“捕大留小”,后期应该“捕小留大”,直到捕到的虾规格下降到 0.4 kg/ 只以下,即停止捕捞,目的是留足翌年可供繁殖的亲虾,平均不少于 225~300 kg/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