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主要优势 小龙虾养殖主要模式 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

   2019-09-11 网友投稿佚名4730
核心提示:  小龙虾是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国内市场小龙虾消费量很大,价格不断上升;长期依赖进口水产品的欧美等国家,整

小龙虾是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国内市场小龙虾消费量很大,价格不断上升;长期依赖进口水产品的欧美等国家,整肢龙虾、速冻虾仁等主体品种需求仍然是有增无减的趋势。


过去小龙虾一直依赖天然捕捞,由于捕捞强度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天然资源日渐枯竭,而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价格不断上升。小龙虾养殖投资省,见效快,技术简单,尤其适宜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养殖。


我国小龙虾市场越来越火热,你还不赶快来学习如何饲养小龙虾?

一、小龙虾养殖主要优势

1、对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小龙虾可利用池塘、河道、沟渠、湖泊等水面养殖,也可在稻田、藕田、茭白等水生植物田块中养殖;可以单养,也可与鱼、蟹、贝类等水产品混养;可养殖一茬,也可双茬养虾。养殖技术能很快被贫困地区养殖生产者所掌握。


2、苗种来源方便。小龙虾不需要特别的人工繁殖设施,在各种水体中都能自然繁殖,在贫困地区可自繁、自育、自养,因此,苗种投资比较节省,只要放养或引进一次亲虾,就能长期养殖下去,相对于其它养殖项目几乎无风险。


3、食性广,饵料容易解决。小龙虾幼体阶段主要摄食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浮游生物,成虾阶段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动物尸体、植物碎片、有机碎屑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米糠、麸皮、豆饼、麦粉、螺肉、蚬肉、蚌肉、小鱼、小虾等都是小龙虾的优质饵料,养虾饲料在贫困地区可就地解决。


4、生长快,病害少。小龙虾一般经3—4个月的饲养就能达到商品规格要求,通过轮捕上市,成为农家的“小银行”。小龙虾是现有养殖水产品中病害最少的种类,在养殖过程中很少使用药物,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节约成本。


我国小龙虾市场越来越火热,你还不赶快来学习如何饲养小龙虾?

二、小龙虾养殖主要模式

l、稻田养虾。小龙虾是一种较适合稻田养殖的品种,利用地势低洼的水稻田,建设田间工程,开挖环流缓冲沟,建好防逃设施,移植水草,放养亲虾或幼虾,种植水稻,实行稻、虾共生。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情况下,虾产量可达50~lOOkg/亩。


2、池塘养虾。选择面积为5~10亩、水深1~1.5m的池塘,要求池底平整,池埂坡度 l:3以上,种植占总水面的1/2—1/3的水草,池中放置扎好的草堆、杨树根、棕榈皮等作为隐蔽物。放养亲虾或虾种,实行轮捕轮放。虾产量可达100~150kg/亩。


3、河道增养殖。选择水质肥沃,水草茂盛,饵料生物丰富,管理方便的河道,实行禁捕和投放亲虾、幼虾相结合,根据河道天然生物饵料的丰歉和虾的摄食、生长情况适当投喂饵料,常年小取和集中大捕捞结合,虾产量可达50kg,/亩以上。


4、虾蟹混养。在养蟹水面中,通过种革投螺,营造虾蟹良好的生态环境,投放小龙虾亲虾或幼虾,搭养鳜鱼等名贵鱼类,实行虾蟹鱼共生,一般虾产量可达50—80kg/亩、蟹40kg/亩左右、鳜鱼5kg,/亩以上。


我国小龙虾市场越来越火热,你还不赶快来学习如何饲养小龙虾?

三、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

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养虾,养虾水体要求含氧量达到Stag/ L以上,pH值为7—8之间,透明度35—40em。虾池可种植或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聚草、苦草、伊乐藻、水花生、水蕹菜等,以起到净化水质、降温增氧、供小龙虾摄食和增加栖息隐蔽场所的作用。


2、重视亲虾的选留。小龙虾雌雄异体,一般性成熟需要9~12个月,雌雄小龙虾在外形上特征明显,容易鉴别。自然条件下,小龙虾产卵行为主要在洞穴中进行。每年9~10月份是选留亲虾的最佳季节。选留时要选择10月龄以上、体重30,509、体形标准、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活力强的个体,雌雄比例为1.2一1.5:l。


3、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保证虾吃匀、吃足、吃好;坚持巡查,检测水质,观察小龙虾活动、吃食情况,搞好清洁卫生,防除敌害侵袭,做好防逃等工作;坚持以防为主,放养前要清淤消毒,虾种要严格检疫,经药浴处理后下池,定期泼洒生石灰,预防虾病发生。


4、适时起捕上市。捕捞主要采用地笼网捕捉,可常年捕捞,捕大留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