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小龙虾适宜的养殖方式才能避免人工养殖的小龙虾生病

   2019-09-08 网友投稿佚名5100
核心提示:  小龙虾虽然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特别适应粗放的养殖方式,只要养殖业者采用伺养方式比较适宜,就可以在小龙虾养殖中获得良

小龙虾虽然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特别适应粗放的养殖方式,只要养殖业者采用伺养方式比较适宜,就可以在小龙虾养殖中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但是如果看见小龙虾能在水质比较差的污水沟中活动,就误认为这种淡水螯虾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低、抗病能力很强,不会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什么疾病的话,就难以获得人工养殖小龙虾的成功。


2008年5月中旬,湖北省汉川市、咸宁市等地养殖的小龙 虾发生原因不明的暴发性疾病,并且导致大量死亡,随后在武汉 市的汉南区、东西湖区也发现有此病发生。至6月中旬,武汉市 江夏区,江陵、沙市、监利、洪湖、潜江、汉川、武穴、黄梅, 沙洋、钟祥等地均有大面积发病。据了解,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等 省也发生类似疾病。这是全省范围乃至全国性的小淡水螯虾的暴 发性疾病,由于对发病的原因不清楚,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导 致更为大量的、各种规格的小龙虾暴发性死亡,最终给小龙虾的 广大养殖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实,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发现小龙虾体内可以 携带多种病毒(美国的资料表明有10多种)、有致病能力的细菌 (至少在9种以上)和寄生虫(至少有10种之多)。这些具有致 病能力的致病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引起疾病发生的,而在 适合于小龙虾的养殖环境中,这些具有致病能力的致病性生物可 能长期处于“潜伏状态”,并不引起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但是这 些在小龙虾体内“潜伏”着的致病生物,究竟在什么环境条件 下具有致病性,在什么条件下不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包括我国 大面积暴发疾病的致病生物(或者致病原因)究竟是什么,均 还需要深入研究。


小龙虾与其他任何水产养殖对象一样,对养殖环境是有严格 的要求的。在养殖过程中也与其他的水产养殖动物一样,也可能 发生各种传染性和寄生性疾病,有部分疾病的危害还是极为严重 的。因此,了解和掌握小龙虾的生理和生态特点,选择对小龙虾适宜的养殖方式,在养殖过程中积极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 生,是获得养殖小龙虾成功的基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