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提前变成红壳影响因素很多,不少种养能手会认为红壳是虾苗性成熟标志的观点,但这种看法也是客观片面的。
小龙虾蜕壳生长最快的阶段为青虾阶段,而适合小龙虾快速生长的水温为17-30度,超出这个温度,小龙虾会因为温度上升新陈代谢减慢而摄食减弱,进而蜕壳生长就会减速。
所以,虾苗变成红虾并非生理成熟而变成红虾,在完全性成熟之前会随着温度和虾塘环境的好坏高低,在红壳和青虾之间变换。
水温回升,导致虾苗变成红虾。要让虾苗迅速返青,必须着手改善虾塘环境,降低水温,才能抑制虾苗红壳比例。具体来说分两步:
(1)多培植水上水下水草生态,创造净水遮阴环境。具体讲就是水面种植水花生,水下种植高温水草,这里推荐轮叶黑藻或者苦草均可,以达到净化底部有机质、改善底部环境,在水面形成遮阳降温的目的。另外,伊乐藻不建议延续到高温季节,伊乐藻温度过高会逐步死亡,导致水草腐烂,恶化水质,红壳虾苗不仅不会返青,往往会在红壳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染纤毛虫,虾苗更加没有返青的条件。
(2)提升水位降低水温。很多塘口在六月以后水深仅有60公分,太阳一大水面和底部水温迅速抬升,虾苗就会迅速红壳。这种情况下池塘水深要加至1.2米以上,阳光照射依然能够确保池塘底部的水温符合虾苗的生长环境。水位越深水温越能够有效控制,控制水温就能有效缓解虾苗红壳速度,从而为虾苗蜕壳提供条件。
红壳原因
自然红壳。即当其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时,会自然红壳。
提前红壳。即当食物短缺、钙储备不足时,且必须处于高温的环境下,小龙虾脱壳频次低,生长缓慢,才会在规格较小时便出现红壳。
红壳的过程即性腺发育的过程。但并不是因为小龙虾规格小才更容易性成熟,而是导致小龙虾不脱壳规格小与促进性腺发育的因素基本差不多,所以我们感觉规格较小的龙虾才更容易红壳。
(实验证明:日龄相同的青苗,在食物短缺,都不补充钙质的情况下,室外养殖会比室内养殖更早的红壳。因此温度才是导致小龙虾红壳的直接因素。)
室内116日龄(5月10-9月3日)的虾苗(未足量投喂,未定期补钙)
室外116日龄(5月10-9月3日)的虾苗(未足量投喂,未定期补钙)
对比大田养殖情况下,最容易导致小龙虾提前红壳的原因即是高温天气下,塘口水位过浅,水温过高。
小 结
性成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随着性成熟程度的提高,脱壳频次会越来越低,并最终停止生长性脱壳(可以继续产生生殖性脱壳,每年一次),也意味着停止生长。
所以在红壳但未完成性成熟以前,可以通过加深水位,改善环境,定期补钙来改善脱壳的情况,只不过这样的小龙虾也没法再养大规格的商品虾,不具备育肥的价值。要么留种原塘亲虾用于虾苗繁殖,要么直接捕捞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