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龙虾的基本特征
1、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是水产品类中甲壳动物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
因其生长快、食性杂、适应力强而具有生成存优势。还有:底栖性、趋水性、残食性、掘洞性、不耐药性。
食性广: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缺乏时亦自相残。
2、龙虾属甲壳类动物。
龙虾的每一次生长都要通过蜕壳来完成。蜕壳需要大量的钙,和河蟹有区别,小龙虾在放养下去养殖周期在28天周期养成大虾,5-8天蜕壳一次。蜕壳期一定要注意补钙。
龙虾一年产一次卵,分春季和秋季两次产卵期,一对雌雄龙虾一次最多能繁育480只虾苗。产卵期不能乱用药。
当年过了产卵期不能再产卵。
3、龙虾胃口大,食性杂.为了确保虾快速上市,建议投喂龙虾配合饲料。
4、 就怕农药
只要塘内有农药性质化学药品,龙虾就会全军覆没。
应使用中药、微生物制剂、过硫酸氢钾及有机酸类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二、养殖模式与技术
第一茬放苗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使用良种塘口的越冬苗,每亩投放小龙虾苗种4000尾。放苗前布置好池塘内的水草或竹叶菜,占池塘总面积的50%左右。开春时用新鲜碎小杂鱼与虾用颗粒饲料轮换投喂,每天每亩投喂1.5公斤干料(鲜碎鱼粒3公斤),并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每5天每亩增加0.5公斤,至放苗1个月时,每天每亩投喂5公斤,放苗后45天下网检查,当小龙虾达到34~36尾/公斤时即可回捕。
第二茬放苗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池塘清塘除野后,此时晚春苗比较大,一般120~160尾/公斤,每亩投放22.5公斤左右、4000尾小龙虾苗。放苗后采用水煮小麦粒(加入1%的食盐水煮至麦粒开花即可)投喂,每天投喂5~7.5公斤,雨天停喂。同时6月初种植竹叶菜,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50%左右。第二茬小龙虾的养殖应注意防外逃和勤换补新水,并在9月初、河蟹未上市前回捕上市。第二茬虾的养殖中后期(放苗后的50天起),每天下笼捕大留小,筛捕小龙虾上市。
第三茬放苗
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投放秋繁的早苗,亩投苗量适当加大,每亩水面投放5000尾左右, 选择200~300尾/公斤的中小规格虾苗。投喂加工的鲜杂鱼碎粒和虾饲料,促进亲虾入冬育肥。喂量视天气与水温而定,天气好、水温在20℃以上,每亩日投喂2.5~4公斤(鲜料量增加1倍)。
当水温低于20℃时,投喂量减少50%,水温低于15℃时,投喂量再减少50%,水温低于10℃时,即可停止饲料投喂。当水温日均低于10℃时应增加池塘注水量,达到池塘的最高水位,保水越冬。第二年池塘水温逐渐回温时(3月上旬)适时回捕。
三、投苗前准备工作
(1)池塘清整
饲养龙虾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梗顶宽1米以上,坡度1:3,面积以3-8亩为宜,长方形,水深1-2米。新开挖的池塘和旧塘要视情况加以平整塘底、清除淤泥和晒塘,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池水的渗漏。在清整的同时,用60-80厘米高的网片将池塘四周池埂封闭,网片的上端还要用20-25厘米的塑料薄膜封闭,以免敌害生物进入和以后龙虾逃逸;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决定池塘产量的不是池塘水体的容积,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积和堤岸的曲折率。即相同面积的池塘,水体中水平面积越大,堤岸的边长越多则可放养虾的数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因此可在靠近池塘四周1-20米处用网片或竹席平行搭设2-3层平台,第一层设在水面下20-30cm处,长2-3米、宽30-50cm,两层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每层平台均有斜坡通向池底;平行的两个平台之间要留1-2米的间隙,供龙虾到浅水区活动。同时在池塘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垂直网片。
(2)清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池中的敌害生物如鲶鱼、黑鱼、蛇、鼠等,争食的野杂鱼类如鲤鱼、鲫鱼等,以及致病菌等。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消毒有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干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100kg,全池抛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法:每亩一米水深计算,用生石灰125-150kg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
②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充分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每亩20-30kg(有效氯含量30%)。
(3)种植水草
龙虾食性较杂,摄食的水草有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凤眼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四周浅水处10-20%左右的面积种植水草,即可提供龙虾摄食,同时为龙虾提供了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龙虾蜕壳的良好处所。“虾多少,看水草”,在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水草的种植面积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因为水草过度茂盛,在夜间使池水缺氧而影响龙虾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影响捕捞。一般种植水草的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4为宜。此外,池中底部可用水草扎成草堆,每隔5米放一堆,每堆5-10公斤水草,沉于水底,每亩放20-40堆,每堆用绳子系住,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或固定于水面。
(4)进水施肥
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有机物及工业重金属污染。向池水中注入新水时,要用20-40目纱布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饲养池中。同时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幼虾入池后直接提供天然饵料。往虾池中施肥,最好选用有机肥料,如使用氨基酸肥水膏、生物酵素肥等使池水有一定的肥度。在幼虾放养的初期,池水水位较浅,水质较肥。在饲养的中后期,随着水位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体视水色而定,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40cm。
四、淡水小龙虾的捕捞
(1)捕捞时间
天然水域的淡水小龙虾全年都可捕捞,捕捞盛期为4~7月,尽管野生小龙虾全年都能捕到,但笔者提倡8~10月份禁捕,以保护淡水小龙虾野生资源。人工养殖的淡水小龙虾捕捞期主要在4~8月,养殖方式不同,捕捞时间也不一样。淡水小龙虾生长速度较快,池塘饲养淡水小龙虾,经过3~5个月的饲养,成虾规格在30克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上一年7~8月(夏季)放亲虾,9~10月(秋季)放虾苗模式,到第二年的4月份即可开始捕捞,5月底、6月初捕捞完毕。3~4月(春季)放养幼虾模式,5月底即可开始捕捞,6月底、7月初全部捕捞完毕。稻田饲养淡水小龙虾,与中稻轮作的,4月中旬开始捕捞,5月底捕捞完毕;与中稻混作的,可在6月底、7月初开始捕捞,8月底前捕捞完毕。对于7~8月放亲虾模式的池塘和稻田,笔者提倡在10~12月将交配后的雄虾捕捞上市,12月至第二年3月将已繁殖完毕的淡水小龙虾亲虾雌虾尽可能捕捞上市,以避免亲虾繁殖后死亡引起的损失.
(2)捕捞工具和方法
淡水小龙虾捕捞的方法很多,可用虾笼、地笼网、手抄网、虾罾等工具捕捉,也可用钓竿钓捕或用拉网拉捕,最后再干池捕捉。
稻田主要是采用地笼和虾笼,池塘主要是采用拉网,也可采用地笼。4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虾笼、地笼有各种式样,我国常见的有用网片做的封闭式软式地笼、用竹子做的封闭式小虾笼等,小龙虾从入口进入后不能出来,需人工解开活结开口,将小龙虾倒出来。美国常用金属网片制作开放式虾笼,虾笼的圆形开口用光滑的塑料制成,露出水面,进入虾笼的淡水小龙虾不能从光滑的塑料开口爬出,不同大小网目的虾笼能捕捉不同规格的小龙虾。收获时,捕虾者只需从水中提出虾笼将小龙虾倒人容器即可。在这一阶段,还可用钓竿钓虾,钓竿可自制,竹竿一端系一根线,线的另一端系住一小段鸡肠或青蛙腿,即可钓虾,一个人可同时操作6根钓竿。
进入7月,则要用拉网捕捞,尽可能将池中达到规格的虾全部捕捞上来。7月底以后,地笼捕虾量急剧减少,淡水小龙虾在7、8月份开始掘洞穴居、繁殖。淡水小龙虾钻人洞中后,捕捞较为困难,目前多采用徒手挖开洞穴捕捉。有些地方采用向洞穴中泼洒“龙虾恨”等药物,利用药物将虾赶出洞穴,然后用抄网或徒手捕捉,但此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在捕捞前期,使用药物会使小龙虾产品有药物残留,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危害,不符合我国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的规范要求。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龙虾在捕捞前,池塘和稻田的防病治病要慎用药物,特别是严禁使用那些有毒害、易残留的药品,否则影响淡水小龙虾的回捕率。药物的残留会影响商品虾的质量,进而影响市场销售和养殖效益,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捕捞应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达不到上市规格的应留池继续饲养,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果小龙虾掘穴进入地下,则不必强行捕捉,让其进入地下繁殖,没有必要挖洞捕捉,以免对池塘结构造成破坏。
淡水小龙虾主要采用地笼捕捉,笔者提倡增大地笼网眼,将30克以上的淡水小龙虾捕捞上市,未达到上市规格的虾可从地笼网眼中爬出,继续留在池塘中生长,避免损伤。
用地笼捕捉淡水小龙虾,地笼需要内设诱饵,效果较好,常用的诱饵以死鱼、死蛙、鱼肠、鸡肠为好,地笼连续使用几天后,更换一下位置或走向.捕捞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