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因颜色艳丽、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越来越高,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同时各类疾病也逐渐增多。初夏,气温逐渐升高,早晚温差大,小龙虾受水环境应激程度大,同时,小龙虾摄食量增大投饵量加大,残饵及排泄物增多,水质易变坏,导致小龙虾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差,易受致病菌侵袭而致病,造成小龙虾死亡。而这一阶段是养殖效益提高的基础,因此应在水质调控、水草管理、科学投饵、预防疾病等几方面来加强管理。
一、调控水质
1、每隔十天左右,应在天气晴朗的下午4:00左右来换水,每次应换20cm左右,有条件的地方边排边注,保证富含氧气的新鲜水注进。
2、应每隔10天,泼洒EM菌原液、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来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生长,利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分解排出,来改良水质。最简单的做法,可以在龙虾投喂饲料中添加虾大壮(益生菌菌、酶复合产品),不间断补充有益菌。同时,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质,分解有机物,消除有害物质。有条件的池塘应根据情况开增氧机增氧。
二、管护水草
1、 夏季水草生长进入生长旺盛期,如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性水草,草头长出水面,水草易上浮,造成腐烂,使水体变黑、变质。应及时割除草头(间隔割除,使先割的草正常生长后再割除池塘中剩余部分),让草头淹没在水下10-20cm,割除的水草及时捞出。
2、如水草生长不旺,应泼洒促进水草生根、长草的肥料,同时,应投喂一些新鲜水草,来保护池塘的水草。
3、出现小龙虾夹草的现象,应及时捞出断草,以免败坏水质。同时,投喂小麦、玉米、豆饼及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饵料,投放螺蛳,提供适口饵料,减少夹草现象。
4、应通过换水来提高透明度,增加水草的光合作用,减少水草上的泥浆、悬浮物等,保证水草正常生长。如有吃草虫应及时处理。
三、投喂饵料
1、要做到科学确定投饵量,精准投饵。第一看下午投饵后是否无残饵,如有则说明投饵量多,应减少投饵量。第二看下风处是否有断根的水草,如有说明投饵量不足。第三看水体是否浑浊,如浑浊说明小龙虾摄食量不足,争食活动频繁。通过以上三点可确定投饵量,精准投饵。
2、坚持“四定、四看”原则,保证小龙虾吃好、吃匀、吃饱、吃完、吃鲜,不留残饵,保持水质清新,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
3、配合饲料做到“荤素搭配,青精结合”。常规荤素搭配是指喂些小杂鱼、豆、玉米等动物饲料和植物饲料。简便方法是选择蛋白含量在29%以上的高蛋白饲料。根据生长情况适当投喂颗粒饲料。
4、根据小龙虾的生活习性饵料分两次投喂,上午八点左右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40%,下午四点左右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注意饲料干净卫生,避免投喂霉变变质饲料。搭配复合益生菌(虾大壮)拌料,可有效防肠炎,防有害杂菌在水体生长。
四、 预防疾病
1、通过水质调控,如勤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泼洒有益生态菌、泼洒消毒剂、底质改良等措施来营造一个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体生态环境,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2、对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应用碘溶液消毒后投喂,同时对渔用工具、食场等定期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3、针对5、6月份易发的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甲壳附肢溃烂病、肠炎病,真菌性水霉病,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等疾病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定期杀虫、杀菌,搞好疾病预防,一旦发生细菌性疾病,可以采取外泼消毒剂,内服消炎药,外泼药物主要是虾蟹弧菌灵(虾大康),内服氟苯尼考加三黄粉治疗。病毒性疾病可以使用连续泼洒菌毒清3-5次,内服复方维生素进行控制。发生纤毛虫病时采用纤虫净杀灭。
五、轮捕轮放
每年3、4月份以后逐步用尾部网眼较大较的地笼放入塘中,及时把规格较大,能够捕捞上市的小龙虾捕捞出来销售(切忌惜售),捕大留小,边捕边放,适当补苗(捞出100斤大虾,补充20斤左右虾苗),保持合理密度,提高产量和规格,均衡上市,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