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

   2019-10-09 网友投稿5800
核心提示:1、技术问题掌握和落实养殖技术是提高小龙虾单产的基础目前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技术,新技术掌握不够,误区太多,平均单产较低,不到200斤。只要重视和落实养殖技术,亩产提高到400斤还是有机会的。2、水体

1、技术问题

掌握和落实养殖技术是提高小龙虾单产的基础

目前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技术,新技术掌握不够,误区太多,平均单产较低,不到200斤。

只要重视和落实养殖技术,亩产提高到400斤还是有机会的。

2、水体改造

小龙虾在深水处躲藏,在潜水处活动、摄食、蜕壳,既怕高温,又不喜欢低温,且对溶氧要求高。这些特性决定了小龙虾养殖水体结构的重要性。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改造不到位,进排水系统不好,水体深度不够。

目的:养殖水体有深有浅,才能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求。深水才能养大虾,潜水只能养小虾。

水肥的标准:

不长青苔,水不混,虫子少,

不管刮风下雨,冷空气侵袭,水体不掉色

不管天气阴晴,虾吃料好

水质指标无异常,水质稳定

肥水就是培藻和培菌(有益菌)。

3、养殖模式—“夏秋放种(苗)”还是“春季放苗”

小龙虾最佳生长期在秋季(9-11月)和春季(3月中-6月中),对新环境适应时间较长,采用“春放”养殖模式,春秋两季都不能充分利用,生长期短,规格、产量都低。很多春季放苗的养殖户,养殖效益不好就与这个有关。

所以提倡“夏秋放种(苗)、春季补苗”

4、人工苗(塘口苗)更好

“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苗种是决定产量高不高的第一要素,掌握了苗种技术,就解决了高产高效。“自然苗”是“近亲繁殖苗”。

5、运输苗种

传统是“干运法”,其实这个只适用于食用虾;干运法使小龙虾损伤,损伤的小龙虾蜕壳时容易死亡。

养殖虾应该用“水运法”和“半干半水运输法”。

虾苗干运成活率要以7天后计算,当时活的不算。干运的成活率往往只有30%,甚至10%。

要想产量高,种苗的数量及成活率是非常重要的!!!

6、水草问题—充分利用资源

A、“虾多少、看水草”,不水草越多越好,而是水草种类要多,质量要好;

B、沉水植物首选菹草,伊乐草不是最好的草。建议沉水草种有三种:菹(zu)草、轮叶黑藻、伊乐草;

C、漂浮植物用水葫芦、水花生,漂浮植物要固定;

D、挺水植物不好,没有价值的挺水植物要清除。

7、捕捞问题—早捕还是晚补

捕捞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一定要 “早捕”,建议从三月份开始捕捞。一定要 “加强捕”,大虾捕走了,小虾长得快,产量才能更高。----越捕越多

“捕大放小、轮捕轮放”。一边捕捞大虾,一边投放3-5公分幼虾。一般捕捞10斤大虾,就要补放1-2斤幼虾。这样做,亩产500、600斤是很容易做到的。

我们在养殖龙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捕大留小,以减低塘口的养殖密度,尽量不要考虑到市场因素,而把成品虾长时间留在塘里,因为我们要相信,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只要你的虾品相好,规格大,都是可以卖出好价格的。

的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