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喜欢自相残杀的现象大大的抑制了其产量!

   2019-07-26 网友投稿佚名3610
核心提示:  按道理来说,小龙虾的繁殖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应该是存活率很高的一种生物才对,但是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往往因为小龙虾的
  按道理来说,小龙虾的繁殖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应该是存活率很高的一种生物才对,但是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往往因为小龙虾的自相残杀现象比较多而导致成活率比较低。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虾具有许多优点,但残杀现象一直制约着小龙虾的产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预防小龙虾的残杀,这是提高小龙虾产量的前提。   一、产生自相残杀现象的原因:   1、养殖密度过高。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不可过高,高密度养殖,管理不方便,而且需要投放大量食物,吃剩的食物残渣会沉积在水底,与小龙虾的排泄物混在一起,容易败坏水质,影响小龙虾的生长环境,而且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其必定会对空间、食物的进行争夺,这会导致其残杀。   2、饲料不充足。小龙虾属于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均能食用。小龙虾比较贪食,当饵料不足时,小龙虾常出现残杀现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证小龙虾的饵料充足。另外,小龙虾属于昼伏夜出型动物,常夜间出来活动、摄食。因此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搭配早晚两次的投喂量。通常夜间的投喂量应为一天投喂总量的60%左右。   3、水质较差。许多养殖户错误的认为天然的小龙虾经常生活在臭水沟、池塘等地。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可以在较差的水质条件下生存。其实不然,小龙虾对水质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水质条件过差,会造成小龙虾的残杀。   4、养殖规格不一。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特别注意小龙虾的规格,在龙虾种苗放养时,小龙虾的规格不一,   有大有小,这对养殖十分不利,因为小龙虾的残杀现象十分明显,经常出现大虾吃小虾的现象。   二、防止小龙虾自相残杀的方法:   1、高密度养殖时,增加隐蔽物的排放,建立人工洞穴。养殖户在养殖小龙虾时为了追求较高的利润,往往高密度养殖,当小龙虾养殖密度过高时,必须向水中投放水草,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隐蔽物,防止小龙虾的残杀;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小龙虾的植物性饲料,供小龙虾摄食。另外,小龙虾喜欢穴居生活,建立人工洞穴对防止小龙虾的残杀也有很好的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