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可食用率低是我国从前没有把它作为渔业发展方向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小龙虾的利用率,20世纪90年代初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的脱壳现象,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利用脱壳素及去除X器官研究软壳小龙虾的养殖生产技术,并获得了成功。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一资源,进行软壳小龙虾的养殖生产。
1、小龙虾的现状
软壳小龙虾就是脱了壳的小龙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虾、小鱼、底栖生物、浮游生物、藻类等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因其味道独特,肉质鲜美,因此成为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食品。然而,淡水小龙虾作为大众食品,虽好吃,但其可食用部分却很少,基本只是食用其虾仁,以至于很多人都放弃了食用小龙虾。
2、软壳小龙虾与硬壳小龙虾的区别
(1)大大提高了小龙虾的可食用部分。小龙虾鲜美肉质大部分都在两只螯上,而这两只螯却是异常的坚硬,食用起来非常困难,另外,实验证明小龙虾脱掉的壳可占虾体重的50%以上,很高程度上降低了小龙虾的食用部分,然而软壳小龙虾却没有失重的现象,其失重率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脱壳的小龙虾只要将胃中的两个盖结石(胃石)拿掉以防在食用过程中损害牙齿,其他整个部分完全可以食用。
(2)大大提高了小龙虾的商品价值。脱了壳的小龙虾是十分洁净的。我们都知道小龙虾是一种对污染特别耐受的生物,以至于在市面上经常出现小龙虾关于卫生方面的问题,然而脱壳小龙虾完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因为脱壳是指小龙虾整个身体的外壳完全脱掉,像小龙虾的附肢、胃和鳃等,所以脱了壳的小龙虾是异常干净的,在我国南京,曾经出现过脱壳小龙虾80元一斤的价格是普通小龙虾的3到4倍。在美国和欧洲,其市场价格竟是硬壳虾的10倍。因此,开发软壳淡水小龙虾生产技术既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3)使虾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虾黄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硬壳小龙虾的虾黄都是随着虾头一块丢了,而软壳小龙虾的虾黄就能很好地利用起来了,让我们吃起来感觉更加美味。
(4)小龙虾脱掉的壳主要几丁质和碳酸钙,加工后还可以作为一些饲料原料,或者用来提取甲壳素,用作观赏鱼增色,以及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效益。
3、软壳小龙虾的生产方式
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脱壳的现象,软壳小龙虾的生产正是利用小龙虾的这一自然生长现象。小龙虾孵化后,随着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必须经过一次次次的脱壳来完成,经过脱壳才能使身体不断生长,或完成生命活动。小龙虾的脱壳有一定的规律性。
龙虾从孵出到仔虾要经过11次脱壳,仔虾再经过多次脱壳才能达到性成熟,老龄虾一般一年才能脱壳一次,所以随着小龙虾的生长,其脱壳的次数也在逐渐减少,相邻两次脱壳的间隔时间也逐渐变长,仔虾一般4到6天脱壳一次,成虾一般8到10天脱壳一次。
小龙虾在5到6月是脱壳的高峰期,9到10月是小龙虾的繁殖期,在繁殖期小龙虾的脱壳明显减少。小龙虾在脱壳前期,活动明显减少,摄食量减少,喜欢静的环境,脱壳分软壳期、脱壳前期、脱壳间期、脱壳期和脱壳后期5个阶段。
补钙的产品有非常多品种。例如离子钙、有机钙和无机钙等。各种钙都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将上述钙加工为可溶于水的乳化钙,就更容易溶入水,有利于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吸收,同时还可以拿来拌喂饲料,补钙效果更好,迅速帮助硬壳。
掌握了小龙虾的脱壳规律和生活环境,运用生物技术的方法来控制小龙虾的脱壳速度,利用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和加工的技术手段来延缓脱了壳的小龙虾硬化,生产养殖新鲜的软壳小龙虾。
使用脱壳激素;加快小龙虾的脱壳,促进群体脱壳的同步性,现在虾的脱壳激素为p—脱壳激素,它是类固醇激素,是虾激素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可以提高脱壳的一致性。
4、软壳小龙虾的养殖
(1)软壳小龙虾的养殖条件:其实软壳小龙虾与硬壳小龙虾的养殖条件并无很大差异。池塘养殖软壳小龙虾首先应选择在通风、向阳、安静,便于灌溉、水质环境污染少的地方。面积一般为3-5亩,并在池塘中建设上可供虾打洞栖息的场所——池埂。池埂两头要与池塘分开,池埂的长为池塘长的五分之四,宽一米以上,埂高出水面8厘米左右。
中间水较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一些砖块,树根等。为了防止小龙虾逃跑,池塘周围的外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外埂高2米以上,并在池周围的内壁上做上一层光滑的防滑措施。设增氧措施,最好是微孔增氧设施。另外,在养殖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空心菜、水花生,可以为虾提供栖息隐蔽的场所,也是虾类的饵料,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问题。
池塘养殖软壳小龙虾的PH一般为7到8之间,可用生石灰改善水质的酸碱度;小龙虾生活在淡水中,其盐度应在3‰以下;水温应在20℃左右为小龙虾的最适温度;溶氧量在3到5毫克每升;透明度应在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1.2米以上;总之养虾池里的水要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