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小龙虾养殖池塘水质容易发浑,导致的原因有:投食不足,小龙虾寻找食物,导致水体浑浊;水体偏瘦,藻类少,自净能力差,水体变浑浊;纤毛虫、底层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引起的浑水;底层鱼(鲫鱼、泥鳅)过多引起的浑水。
处理方法:
1、若投饵不足则直接加食;
2、水质偏瘦,则选择晴天上午,使用能把浑水澄清的产品化水全池泼洒,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说明;第二天使用“颗粒藻种子+菌藻多饵多肽+控苔壮苗肥”肥水;
3、纤毛虫等引起,则使用“水底卫士”分解纤毛虫,然后在第3天肥水;
三、正确处理青苔
青苔大量繁殖对小龙虾生长不利
4月份水温较低、水质清瘦,适合青苔生长,青苔大量繁殖对小龙虾生长极其不利。当青苔少量出现时,可人工捞除,或降低水体透明度来抑制青苔生长;当青苔大量出现时,使用药物杀灭,但要避开龙虾的脱壳期。
处理方案:
1、少量青苔(池塘底部的苔丝):直接用“颗粒藻种子+菌藻多饵多肽+控苔壮苗肥”处理;
2、青苔长出水面,成团状青苔,则第一步是加水10~15厘米,捞除浮在水面上青苔;第二步使用”控苔壮苗肥”处理青苔。
四、水草养护
虾多少 看水草
当小龙虾池中的伊乐藻密度较高时,其上部茎叶覆盖,下部根茎往往透光性和通气性极差、唿吸困难,根部细胞发黑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烂根。
因此要对伊乐藻进行适当的疏松通气,可采用”控草强茎“,使上下通透。施用“根立壮”时应注意在草根部多施,但不可用消毒剂类改底。如果小龙虾的密度高、活力好,其活动频繁也会起到良好的疏松通气作用。
处理方法:
1.对于刚种植水草的塘口,在前期水位不可过深,利于水温的提升,保证其光照充足,后面根据水草长势逐步加水。
2.以伊乐藻为主的塘口在4-5月份要及时关注水草长势,一旦发现长势过旺,要及时捞掉部分上水草,以控制密度。
3.中后期水位要保持在1.2米以上,防止高温对水草的影响。
4.平时要加强饵料的投喂,防止小龙虾大量夹草、吃草。
5.少用刺激性药物,特别是重金属一类产品,对水草伤害较大。
五、疾病防治
拌喂“益肝修肠肽” 提高小龙虾的体质
一般自每年的4月份开始,小龙虾池塘就开始发病。因为此时温度适宜,各种有害菌、致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在疾病高发期到来之前,可以使用“泡腾宝碘”进行水体消毒,第二天再使用“底爽过硫”。(在小龙虾蜕壳高峰期注意pH变化,pH过高时不要改底。)
另外,建议养殖户拌喂“益肝修肠肽”,可以有效改善虾肠道消化吸收效率,提高小龙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减少其发病。
六、蜕壳管理
脱壳是一个大量消耗体能的过程
整个4月份,小龙虾脱壳比较频繁。脱壳是一个大量消耗体能的过程,体质不好的小龙虾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蜕壳死亡,这直接影响小龙虾成活率。因此此时应该对小龙虾补充营养,以改善小龙虾虚弱的体质。
小龙虾外壳主要成分是钙和磷,当大量小龙虾蜕壳时,水体中的钙不足以满足小龙虾硬壳的需求,所以要人为补钙。建议蜕壳期使用离子钙按0.5%添加量拌料内服,或使用含有钙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制剂直接泼洒水体。期间保持水体稳定,禁止使用刺激性药物。
观点:
3月末4月初,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杀虫”“杀青苔”“杀野杂鱼”等成了养殖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
但经过几番折腾,部分体质差的小龙虾因此而死了,有幸存活下来的体质也大受影响,会出现中毒症状。很多池塘在因为一系列地用药之后,出现浑水、小龙虾爬坡、食欲减退、蜕壳不遂、肠炎甚至偷死等现象,这都是环境毒化并导致小龙虾体质下降的表现。养殖户其实都知道,各类药物用得越多,水体环境就越差,小龙虾就越难养,可是大家都没有因此而减少“三杀”药物的使用量,似乎用了药,心里才踏实。
随着科技的进步,选择更好的改良环境和增强体质的药物,以及采用更生态、更环保的方法预防青苔和清除野杂鱼,是我们养殖户选择的方向,目前很多民间的养殖高手也在尽量减少“三杀”药物的使用。我们确实应该学会用更加生态的方式来控制水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养殖才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