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环境下,小龙虾生长繁殖的数量和产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和影响的,不能简单下结论。
先举一个例子:
我老屋附近有个小鱼塘,是以前留下来的鱼塘。以前主要是养一些鱼虾,让它们自然生长,然后过年的时候干塘,捕捞上来作为年货食用的。后来养殖小龙虾之后,这个小鱼塘就变成了小龙虾虾苗暂养塘,平时在野沟里用地笼捕捞上来的野虾,都会放到这个小鱼塘里面。一年之内也差不多有好几十斤野生虾苗,不过到7月份之后下笼子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什么龙虾,反而用地笼捕捞上来几天大黑鱼,这货可是吃虾大户,难怪没有虾。前两年虾贵,所以决定将里面的黑鱼捕捞上来,后来天天下笼子,我记得4分田大小的鱼塘一共捞了34条大黑鱼上来了,难怪没有小龙虾,全部被它们吃光了。不过今年鱼塘看不见黑鱼,里面的小龙虾明显有很多,可惜遗憾的是现在虾又不值钱了。
鱼塘天然生态环境对小龙虾的生长繁殖的制约和影响: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野塘里面食肉性鱼类和小龙虾天敌比较少的话,凭借小龙虾强悍的繁殖量和速度,以及不错的生存能力,确实会繁殖很多。不过一般来说,野塘杂草丛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黑鱼,泥鳅鳝鱼,鲫鱼等这些杂食性鱼类和食肉性鱼类应该不在少数,有比如青蛙水老鼠这些小龙虾的天敌也很多。因此客观来说,在野塘里的小龙虾排除生病死亡等原因,一般都还要面对各种其他威胁,因此一般是不会泛滥成灾的,但是也不会完全没有。
但是与野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稻田,由于稻田水浅,自然环境下除了鳝鱼和小龙虾之外,很难生存其他鱼类,所以小龙虾在稻田几乎没有天敌,因此稻田小龙虾反而会多一些,而小龙虾原本是被农民朋友当作害物的,因为小龙虾喜欢在稻田和田埂上打洞,而田埂又矮又薄,很容易就打穿,另外,在稻田活动会伤害水稻秧苗。那时候,农户想尽方法将小龙虾杀死,结果效果不是很好,不过现在小龙虾被人工养殖了,想想都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