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密度原因
由于小龙虾自然繁殖的习性,因此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要想始终控制其合适的养殖密度确实非常困难,而小龙虾生性凶勐,当密度太高时自相残杀的现象极为严重,这样小龙虾会因为无法找到一个安全的脱壳场所而退迟脱壳,导致在养殖过程中脱壳次数减少最终规格偏小。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以降低池塘的养殖密度,不要指望等小龙虾的市场价格高了以后再销售,因为即使市场价格再高,如果所养出的小龙虾的规格太小,那也不可能卖出高价钱。
相反,即使市场价格不高,只要小龙虾的规格大、品质好一样会卖出好价钱的。小龙虾具有攀附水草的习性,因此,在池中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草,既可以为小龙虾提供脱壳隐蔽的场所,又可以增加小龙虾的生存空间而减少自相残杀的机会。
五、疾病原因
疾病也是制约小龙虾规格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以纤毛虫病最为常见。
当纤毛虫在虾体上寄生时,会从虾体上吸取营养而使小龙虾身体瘦弱,小龙虾会因为缺乏营养而不能正常脱壳生长;还有当纤毛虫寄生在小龙虾鳃部时会影响小龙虾鳃的唿吸功能,导致小龙虾不能正常唿吸而处于一个长期缺氧的状态,最终小龙虾会因为长期缺氧而不能正常摄食、脱壳和生长,导致规格偏小。
另外,由于纤毛虫的寄生甚至还会引起小龙虾其它疾病的发生而大量死亡,并且这样的小龙虾进入市场后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
防治方法
1、在每年春季的“大麦黄”前一星期左右、“梅雨季节”到来前一星期左右(江淮地区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秋季“白露”前一星期左右分别用药物进行预防,即先用一次杀虫药,隔日再用一次消毒药物即可。
2、夏季高温季节每隔半个月左右交替使用光合细菌和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每隔7~10天左右注换一次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次换水量为原池塘水量的15%~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