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控措施

   2020-07-15 网友投稿5290
核心提示:7月进入高温后,投饵量的增加,池中小龙虾的残饵、粪便以及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都会给水质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管控好小龙虾养殖水质和底质,有助于减少虾病的发生,减少成本的投入及风险的发生,提高养

7月进入高温后,投饵量的增加,池中小龙虾的残饵、粪便以及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都会给水质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管控好小龙虾养殖水质和底质,有助于减少虾病的发生,减少成本的投入及风险的发生,提高养殖虾的品质。

1

水质调控

绿科生物提出了生态防控方法:

1、维持水体藻菌相的平衡:定期补肥补菌,每7~10天使用1次“肥水膏”+“EM”或“硅藻生物肥”+“乳酸菌原液”;

2、以菌抑菌,补菌防病:每10~15天使用1次“菌克”+“芽孢乳”或“噬菌蛭弧菌”+“EM原液”;

3、改善底质,营造良好环境:每7~15天使用1次“复合芽孢菌”+“增氧解毒底净”或“底改超能片”+“生物底改”;

4、增加水体营养,补钙抗应激:每7~10天使用1次“应激灵+“葡萄糖多维离子钙”+“免疫多糖”;

5、定期消毒:每10~15天使用1次“强化底爽”+“本草五黄液”或“绿水解毒安”+“解毒护水宝”。通过平衡生态种群的方法,改善水质,促进水体中有益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标。

2

病害防控策略

1、肠炎 主要表现为肠道内无食,充血并有空泡。防治建议:“生物底改”或“底改超能片”改底、“复合芽孢”菌或“调水365调水,连续3~5天使用“乳酸菌原液”+“肝胆康康”+“速调速补”外泼内服,修复机体内微生态。

2、纤毛虫、黑壳和黑尾 主要由养殖水体中的钟形虫、斜管虫等原生动物及真菌引起,表现为小龙虾的头胸甲、尾部出现绿毛、黄毛和黑色泥垢。建议养殖前期清塘要彻底,小龙虾放养时须采用“”速调速补浸泡10~15分钟,提高活力。上述现象严重时采用“纤苔速净”清除纤毛虫,3天后采用“生物底改”改底,并用“芽孢乳”“等调水,同时采用“葡萄糖多维离子钙”补钙。

3、黑鳃 主要由池塘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小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小龙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鳃瓣萎缩,唿吸困难,随后慢慢死亡。建议采用改底+调水+碘消毒+提高免疫力的方式解决,每7~10天用“原子底改”或“底改超能片”,分解残饵和有机质,提高水体溶氧;采用“菌毒双克”或“高碘”消毒(蜕壳集中期不用),清除病原;随后采用“调水365”+“EM菌”调水,最后“应激灵”全池泼酒。

4、蜕壳不良及软壳   因水体中缺乏钙镁等营养元素,或小龙虾对钙镁吸收不良引起,表现为小龙虾的头胸甲突出,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建议首先使用“硬壳宝”,连用2~3次,以后每7~10天采用“葡萄糖多维离子钙”“+多矿速补全池泼洒。

5、孤菌病  因水体中弧菌大量繁殖且虾体免疫低下面导致,表现为小龙虾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等。建议首先改底和调水,使用“原子底改”或“底改超能片“改底,然后使用“菌克”抑制弧菌、使用“复合芽孢菌”调水,再使用“乳酸菌原液”+“肝胆康”增强体质。

6、白斑综合症  白班综合征(WSS)的病原是白斑综合征病(WSSV),是一种具有囊膜、无包涵体的杆状双链环状DNA病毒。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病水温一般为20~28℃,在4月下旬一6月多发,首先危害成虾,后期也能感染幼虾。发病初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只是摄食减少。后期会出现活力低下,附肢无力、无法支撑身体,抗应激能力较弱,大多分布于池塘边;体色较健康虾灰暗,特别是虾头胸甲处有黄白色斑点,呈花斑;解剖可见胃肠道空,一些病虾有黑鳃症状;部分虾尾部肌肉发红或者呈现白浊样。建议采用改底、调水、提高免疫力方法,首先采用“原子底改”或“底改超能片”改底,然后采用“六黄神露”+“解毒365”净水,再用“芽孢”“EM菌”调水,最后“应激灵”全池泼酒。

7、中肠腺白浊  中肠腺白浊又叫中肠腺坏死,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危害比较大,由杆状病毒所致。表现为小龙虾游冰能力变差,有的浮游在水面,反应迟钝,有的幼虾头和尾弯向一侧略呈弯弓形,有的头部向上,整个身体几乎与水面垂直,有的来回旋转。用显微镜检查胃肠内无食物,中肠腺、胃和整个消化道都呈白浊状。此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自发病之日起1~2天就会有60%~70%死亡。建议采用改底、调水、提高免疫力方法,首先采用“原子底改”或“底改超能片”改底,然后采用“六黄神露”+“解毒365”净水,再用“超强芽孢乳”“EM制”调水,最后“VC应激宁”+“调水冠菌”全池泼酒。

8、出血病  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表现为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死亡率高。该病来势凶勐,以防为主。建议每7~10天采用“菌毒双克”或“高碘”消毒,随后采用“生物底改”或“底改超能片”改底,使用“菌克”抑菌、“高活性芽孢杆菌”调水,再使用“乳酸菌原液”十“本草五黄液”提高免疫力。

3

合理养殖密度

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力,又能提高虾的产量、规格和经济效益。如果片面追求产量而提高养殖密度,则会增加养殖管理方面的难度,小龙虾也会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自相残杀。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残饵和排泄物也会败坏水质,使小龙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4

正确的投喂

养殖小龙虾投饵是关键,投饵时应注意饵料的种类、饵料的适口性、投饵量的确定、饵料的投喂方法和饵料的投喂时间5个方面的问题。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均能摄食。养殖生产中通常投喂一些谷类、草类植物性饵料和活螺蛳等动物性饲料。小龙虾比较贪食,投饵量不足不仅影响小龙虾的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食现象,所以必须确保小龙虾能够摄食到足够的饵料,且饵料新鲜。投饵过量或投喂方法不当会造成饵料浪费和败坏水质。一般按存塘虾的体重来计算投饵量,生长旺季(4~9月份),投喂量为虾体重的7%~8%,其余季节为虾体重的1%~3%。实际投喂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如天气情况、水质状况、池内水生动植物多寡、剩余饵料量多少等,灵活调整投喂量。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夜间出来活动、摄食,白天一般隐蔽在水草丛中栖息。所以,一般9∶00左右投喂总饵量的20%~30%,17∶00左右投喂70%~80%。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