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是一种杂食性虾类。“养虾先养水”,养殖小龙虾,需注重水质调控。如果养殖水体被污染,有害物质被小龙虾采食,很可能会导致小龙虾大批发病,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质优化,需结合季节、水温等情况,选择科学可行的方式,确保处理得当,为小龙虾生长营造良好的水域环境。
01
小龙虾的特点
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淡水小龙虾。形状和虾相似,甲壳比较坚硬。成体小龙虾体长5.6~11.9厘米,颜色为暗红色,甲壳部分为近黑色,腹部位置存在一条明显的楔形条纹和黑色的波纹。螯狭较长,甲壳中部被网眼状的孔隙分割,甲壳上有明显的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小龙虾是杂食性甲壳虾类,食性范围较广,生长速度极快,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生态环境中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摄食范围有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当食物匮乏的时候,会出现自相残食现象。
02
不良水质影响
(1)青苔危害 青苔产生的主要
原因:
一是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上年青苔留于池塘中,水浅时没有实施翻塘暴晒,第2 年清塘又不彻底,施肥不足,透明度较高,一旦水温适宜,池底的青苔孢子就开始萌发,造成青苔滋生。
二是进水和种植水草时青苔带入池中,一旦条件适宜,青苔就会快速滋生。
青苔危害:
一是青苔大量滋生,可能引起池塘污染和消耗池塘中大量养料,对浮游生物的繁殖带来影响,导致池水变瘦。
二是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引起水草枯萎死亡污染水体。
三是如小龙虾误入青苔中,可能引起缠绕影响小龙虾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四是随着水温升高,青苔会枯死腐烂,使养殖水体发黑变臭,氨氮超标,溶氧偏低,可能引起小龙虾生长缓慢和染病死亡。
(2)氨氮危害 水体中氨氮偏高的主要原因:水体中淤泥、残饵、粪便、腐烂植物、动物尸体等大量蓄积,未能得到及时转化而沉入池底腐败分解。
水体中氨氮偏高的危害:
一是可降低小龙虾体内酶活性,损伤鳃组织,导致缺氧危害。
二是影响正常摄食,降低饵料系数,导致生长缓慢。
三是水体氨氮长期过高可能导致小龙虾体质变弱,容易感染黑鳃、烂鳃和脱壳不遂死亡,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亚硝酸盐危害 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的主要原因:养殖小龙虾排泄物、残饵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型细菌作用,产生大量氨和无机氮,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氨根离子再经过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
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的危害:通过对小龙虾唿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鳃丝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载氧能力明显下降,引起组织缺氧,摄食减少,机体抗病力下降等危害,严重时则可导致小龙虾在池底蜕壳因亚硝酸盐中毒而死亡。
(4)硫化氢危害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通过养殖池中硫化物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
二是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的危害:硫化氢是剧毒物质,0.3毫克/升硫化氢可使小龙虾中毒死亡。水体中随着硫化氢浓度升高,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体质和抗病力减弱,严重时可损坏中枢神经。硫化氢与机体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可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唿吸困难,中毒死亡。
(5)水体pH 值偏高和偏低危害 水体pH 值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过多使用生石灰。二是肥水池塘,在晴天光照强烈时,藻类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导致水体pH 值升高。三是水中的二氧化碳大量逸散到空气中,可使水体 pH 值升高。水体pH 值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小龙虾排泄物及养殖动物的粪便、残饵和死亡藻类等池塘污物,在厌氧菌分解下,产生大量有机酸可使水体pH 值降低。二是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使用化学肥料过多、雨水积累及有机物过多所引起。三是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或进水导致水体 pH 值降低。
水体pH 值偏高和偏低的危害:养殖小龙虾的最适水体pH 值为7.5~8.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产养殖动物带来一定影响。过低时会降低小龙虾机体血液的载氧能力,引起机体的缺氧症状,使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影响生长;过高时则会腐蚀小龙虾的鳃组织,造成唿吸受阻,引起鳃病和死亡。
03
不良水质的调优
(1)青苔处理方法
一是人工清除法。少量青苔出现时,可进行人工清除,缺点是费时费工,且清除不彻底,容易反复生长。
二是硫酸铜杀灭法。采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对青苔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对池底的青苔杀灭效果较差,且可能会影响小龙虾的食欲,甚至引起药害。
三是青苔净杀灭法。使用青苔净 130~200 克/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全池均匀泼洒,对丝状藻类集中生长的地方可适当增加用量,但青苔净用量不宜超过250 克/亩,一般连用2 天。缺点是对水草生长有一定影响。
(2)氨氮偏高的调控
一是清塘过程中,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可明显减少池塘氮存量。
二是肥水过程中控制好有机肥的用量,不可用肥过量。
三是科学制定放养密度,科学投喂,减少残饵,定期开启增氧机,勤换水。定期培养有益菌,分解有机质和降低氨氮,还能抑制有害菌。
四是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净化水质,养殖期间每10~15 天,用渔经底好片100~150 克/亩用量全池均匀泼洒。
(3)亚硝酸盐偏高的调控
一是每10~15天,可用亚硝净 200~250 克/亩,全池均匀泼洒,如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可连续使用2~3 次,抑制“水华”的产生,减少鱼虾应激等调水目的。
二是定期培养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分解有机质和降低亚硝酸盐,抑制有害菌群。
三是水源条件合适者可适当换水稀释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4)硫化氢偏高的调控
一是开启增氧机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繁衍。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可开启增氧机增氧等有效措施。
二是控制水体pH 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率越大,一般应控制水体pH 值在7.5~8.5 之间。过低时可通过泼洒生石灰等方法提高,要注意监测,否则水体 pH 值过高,可引起氨中毒。
三是定期换水。使池水有机物浓度降低,同时新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体中的硫化氢。
四是加强管理。小龙虾收捕后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养殖过程中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五是科学调控。对养殖水体可施用硝化菌、硫化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促使硫化氢转化。
(5)水体pH 值变化过大的调控方法
一是对水体pH 值过高的调控方法。清塘时避免使用生石灰;对藻类引起的水体pH 值偏高,可用苔藻净150 克/亩,晴天中午在下风口局部泼洒;也可用0.5~1 千克明矾全池泼洒;如水体pH 值过高,则可用醋酸少量多次全池泼洒。
二是水体 pH 值过低的调控方法:可彻底清塘,清除过多淤泥,每亩泼洒生石灰150 千克;小龙虾养殖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10 千克/亩全池泼洒1 次。如果水体 pH 值过低,则可用 1%NaOH 溶液稀释1 000 倍少量多次全池泼洒,以有效快速提高水体pH 值减少对小龙虾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