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澍
蝲蛄虾,是哈尔滨松花江中形如小龙虾的一种虾的地方称谓。
这种虾,是松花江的土著居民。据哈尔滨江边老渔民介绍,这种虾喜欢在石头缝中生活,江中的网几乎打不着,只有江边的网,能挂着它们。早些年,江中这种虾多些,近些年,少了,偶尔还能在网上挂着几只。
江边渔民出售的蝲蛄虾
形如两蟹相连,后尾如虾头
上半身似蟹,下截似虾,长二三寸,亦鲜美可食
这种虾 吃起来麻烦 一直以来 少有人吃
东北小龙虾
蝲蛄,史书称为蝼蛄、剌姑。
关于蝲蛄的记载,早可见于成书约于1660年间的《宁古塔山水记》。这部黑龙江、吉林地区的第一部山水志里说:蝼蛄,形如两蟹相连,后尾如虾头,亦相类,味美可食。这是关于蝲蛄被食用的最早记录。
作为流民的作者张缙彦,所写的宁古塔山水即今牡丹江流域,牡丹江,松花江的支流。
在成书年代与《宁古塔山水记》相仿的另一部流民写宁古塔著作——《绝域记略》里,则说:有剌姑焉,身如虾,两螯如蟹,大可盈寸,捣之成膏,至今宗庙必需之,届期驰驿而进御。(作者 方拱乾)
说的是发源于长白山的牡丹江水系里,有蝲蛄出产,大小过寸,吃的时候,捣成膏。重点强调,此地此物是宗庙必用之物,要通过驿站,送到京城皇家。
在黑龙江最早的地方史著作《宁古塔记略》里(成书约1690年前后)说:生于江边浅水处石子下者,上半身似蟹,下截似虾,长二三寸,亦鲜美可食,今上祭太庙,必用此物。
作者吴桭臣所记,为蝲蛄。出产的地点是牡丹江水系。他也说,清朝皇家,用牡丹江出产的蝲蛄做贡品,祭祀太庙。
此物原来为祭祀太庙的贡品
喜清水的蝲蛄